她説,這一數據顯示,ECFA增進兩岸企業界福祉有了一個良好開端。
高莉是在20日上午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和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簡稱“海貿會”)共同舉辦的“ECFA早收産品採購效益説明會”上作此表示。由臺北世貿提議舉辦的説明會旨在向大陸廠商及行業協會介紹ECFA降稅清單具體內容、推介臺灣優勢産業及臺灣方面可提供的相關服務。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研究總監巫英臣就“兩岸關稅減讓及産品採購效益説明”所作報告仲介紹,在享受ECFA早收優惠上,臺灣方面拔得頭籌者,其一為經金門出口到廈門的3900公斤柳丁和530公斤哈密瓜,關稅已由原來11%降至5%,其二為5000尾、重量為2800公斤的鮮活石斑魚,由屏東東港運往福建港口,關稅由10.5%降至5.5%。
早收計劃在臺灣得到企業界熱烈呼應。巫英臣透露,據目前掌握資訊,臺灣方面已向出口商發出1000多張適用ECFA關稅減讓的“原産地證明書”。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介紹,希望透過雙向交流將好的資訊、機會提供大陸企業界,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創造商機;自18日起,該機構于一週內將先後在上海、青島、成都等大陸10個重要城市辦理相同主題説明會。
5年前經手從臺灣雲林進口臺灣柳橙的北京農産品流通協會秘書長王兢説,1月1日後,臺灣向大陸出口柳橙關稅從13%降至5%,節約的8%成本幾乎就是原先大陸進口商銷售柳丁能夠取得的利潤,而明年該産品關稅還將進一步降至零。
他説:“流通成本降低,我們就敢於進行更多采購。”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副秘書長黃文榮説,“海貿會”正計劃年內到臺灣辦理推廣説明會,推介納入臺灣降稅早收清單的267項産品;今年,我們也願意邀請大陸各公協會到臺灣辦理大陸産品的推廣説明會。
他説,春天的燕子已經來了,早收産品的效益今年會給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意。(記者 劉舒淩)
[責任編輯:李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