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大舞臺
産品展示“新、奇、特”
圍繞“花開兩岸、合作雙贏”主題,本屆博覽會在展區設置方面,打破地域與行業交叉框框,不再由各設區市分別布展,改由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牽頭負責,著重體現農業“五新”和優勢特色産業,專業化程度更高。其中,室內4個展館面積3萬平方米,包括花卉、筍竹、果蔬、水産、食用菌、畜禽等專業展區;室外展區面積20萬平方米,設特色瓜果園、臺灣特色咖啡園、花卉培育基地等。
同時,重點邀請兩岸的大型企業、重點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大陸29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以及臺灣326家知名企業參展,而臺灣企業大多是有組織參加展覽,如雲林、苗栗、臺南、高雄、屏東等縣(市)都由當地政府農業處和農(漁)會統一組織,僅臺灣蘭花産銷發展協會等16個花卉團體就組織了百餘家花卉企業參展。
從農業“五新”、農特産品到各色花卉、漁業成果及先進農機具展示,各特色專業展區為廣大參展商搭建了一個展示成果的良好平臺。走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展區,一個個久負盛名的“招牌”被挂在各企業特裝區最醒目的位置。福建東方食品集團負責人表示,每屆展會的人氣都很旺,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是交流展示和獲取資訊的難得機會。
科技打造“高、精、尖”
本屆博覽會充分考慮農業的多樣性、包容性以及産業的拓展連結,同期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和第四屆中國蘑菇節兩個專業性展會。此外,資本市場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對接、ECFA生效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海峽兩岸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論壇、中國食用菌産業持續發展論壇、漳州聯誼合作發展論壇、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等6項配套活動更有特色、更富實效。
“科技”不僅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也是今年展會眾多展館裏的“明星”。從上千個果蔬新品種到實體的育種培苗,從微縮生態景觀到遠端網路視音頻,高新科技手段讓現代農業成果得以充分展示。
在首屆丘陵山區農機展上,一輛滿載柚子在一陡坡上平穩攀爬的無人駕駛的齒合式單軌山地運輸車,搶足了客商眼球。這是臺灣高昇企業帶來的産品,可爬坡60度、載重400公斤,無人駕駛的長處既可節省人力,同時還可減少損果率。企業負責人説,這是他們首次到漳州參展,主要是為企業到大陸投資設廠尋求更多的合作對象。
展區裏的農村實用技術遠端網路培訓系統是本屆博覽會的一個亮點。該項目今年3月在福建省正式啟動,主要利用全省應急視頻會商指揮系統來開展授課諮詢,為千百萬農民朋友解答生産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並及時提供技術指導服務。這種利用現代資訊技術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農業技術遠端培訓,在全國尚屬首次。
項目推介“廣、快、多”
本屆展會凸顯廣域性,除福建省和臺灣地區的企業外,還有來自大陸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地區和國外相關企業參會,參展企業多達1200家。“接單固然重要,但通過展會,無形中産生的經濟效應更重要。作為東道主的漳州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展會很有秩序,接待週到,城市乾淨漂亮。”首次來漳參展的遼寧阜新振隆土特産公司負責人説。
博覽會期間,54個閩臺農業合作項目成功對接,總投資22億元,其中30個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參加了現場簽約,總投資19億元。這些項目涵蓋福建省農業四大主導産業、九大重點特色産品,涉及觀光農業、休閒農業、新型農用工業、良種與技術引進、種苗繁育、示範基地建設等多個領域,有效拓展和延伸經貿功能。
借助展會,漳州市共簽約合同項目63個,總投資6.12億美元,註冊外資2.18億美元。其中投資者以臺港地區為主,臺灣地區投資項目佔32個。另外,應邀參會的採購商1217家,鮮易網、沃爾瑪等一批大型採購商參會使採購規模實力更強。展會現場銷售額超過4100萬元,達成訂貨合同(協議)總金額超過25億元。
通過兩岸農業合作項目推介、洽談和簽約,福建省必將引來更多的臺商和省外、海外客商,進一步深化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推動福建省現代化農業建設跨上新臺階。(記者 章文秀 上官合)
[責任編輯:李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