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的工程師對土壤取樣。
歷時近10年,投入資金超過3000萬元,經過對寧夏平原和丘陵地區3.5萬平方公里的採樣,發現富硒土地4200多平方公里……11月25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傳來了這樣一個好消息:經過寧夏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以下簡稱監測院)研究人員多年努力,我區富硒土壤資源的家底已基本摸清。
調查
4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富硒
11月25日16時許,吳忠市的天氣有些陰沉,澇河橋一處農田邊,風卷著沙土飛揚,讓人不得不拉高衣領、瞇起眼睛行走。
監測院3名工程師像往常一樣,帶著鐵鍬、木鏟、樣本袋和資料簿,對耕地表層土壤進行採樣。此後,樣本將被送往實驗室,通過一系列檢測,以得出的各項數據判定土壤的富硒程度。讓人很難想像的是,這樣枯燥的工作,他們做了近10年,目前已基本摸清寧夏富硒土地資源家底。
我區富硒土地是怎樣被發現的?原來,2007年,國土資源部將對我國國土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監測,而這種調查監測在世界範圍也屬首次。我區國土部門敏銳察覺到這是一次機遇,能以此次調查監測搞清寧夏土壤硒的分佈情況。經過努力,我區爭取到《寧夏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項目立項。之後,監測院專門成立了由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的博士高宇率領11人項目團隊,開始艱苦細緻的土壤調查監測工作。
“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需要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壤採集一個樣本,目前已在全區3.5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和丘陵地區進行採樣。在對土壤54項元素進行科學調查監測後,我們發現了4200多平方公里優質富硒土地資源。其中,全區富硒耕地面積達到了270萬畝。”監測院高級工程師高宇介紹,我區富硒土地資源主要分佈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平羅縣黃河以西地區,惠農區東北部地區,銀川市黃河以西地區,香山西南麓地區和興仁地區,喊叫水以西地區、同心縣以西地區片狀分佈。另外,青銅峽、吳忠以南直至沙坡頭以北沿黃河兩岸呈斷續分佈。“目前,我們的調查監測仍在繼續,可以肯定的是,我區富硒土地資源前景可觀。”
探秘
富硒土地有啥不一樣?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是缺硒大國,國土面積72%的地區缺硒,其中30%嚴重缺硒。我國東北、華北、西北、以及東南沿海和西南內地的絕大部分地區都處在缺硒地區。而寧夏之所以有著富硒土地,資源主要得益於我區的煤係地層。
“通俗來講,就是地下煤炭資源越富集的地區,富硒程度越高,這也就是我區惠農區、大武口區、西夏區、沙坡頭區等地的土壤硒含量比較高的原因。”調查顯示,我區富硒土地資源還主要有面積大、無污染、農業生産條件好等5方面特點:寧夏現已發現的富硒土地成片連帶,面積很廣;富硒地層厚度達200釐米以上,硒資源豐富,開發富硒食品産業具有持久性和連續性;最重要的是,我區土地純凈無污染,富硒土壤中影響人體健康的汞、鉻、鉛、砷等重金屬元素很低,富硒區受外界人為污染少,約98%的土壤符合綠色食品産地環境品質標準。“寧夏富硒區75%左右的農作物都是富硒的,這一點外省根本比不了,加之富硒區主要分佈在黃河和清水河兩岸,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便利的引水灌溉條件和很好的農業基礎,所以咱們富硒區農業生産條件也很好。”
高宇進一步分析説,我國南方部分省份土壤硒含量很高,有的甚至出現硒中毒,但其農作物中硒含量卻沒有寧夏高。其中有個神奇的因素——鹼。多年來,我區部分地區的鹽鹼土地讓農民頭疼,但實際上,土地的高鹼性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作物對硒的吸收。這也是寧夏農作物富硒的“秘密”。
“河南、河北、四川等地實際上都是缺硒地區,寧夏正是枸杞、硒砂瓜、優質稻米、葡萄、蘋果等多種作物的種植區,這是國內其他省份富硒區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我們需要科學佈局,真正發揮富硒土地資源的作用。”
發展
富硒將成新經濟增長極
富硒土地對寧夏的經濟增長有何意義?高宇説:“以大米為例,想要提升大米的價格很困難,但富硒區産出的富硒大米,價格能翻番甚至達到每公斤上百元。”他的説法得到了吳忠市硒産業辦公室總農藝師楊建功認可:“富硒農産品的市場售價比一般農産品高30%到80%,將會成為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新的增長點。”
11月25日,記者在吳忠市富硒農産品協會展廳內看到,其中展示了富硒大米、麵粉、枸杞、蘋果等數十個品種。“你看到的這些蘋果都是在富硒土地上種植的,是名副其實的富硒蘋果,我們還為此專門申請了‘塞硒士’牌商標。”吳忠市玉靜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玉靜介紹説,僅2015年合作社實現生産優質果品4200噸,實現銷售收入670萬元,合作社戶均增收達6000元。
據楊建功介紹,硒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解除重金屬毒害等重要作用,被科學家譽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進行的項目調查,為吳忠市打造富硒産業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楊建功説,近幾年吳忠市加大富硒資源開發利用,確定了推進健康産業、打造塞上硒都的戰略決策。開展了29個富硒農産品生産試驗,建成了塞外香、法福來等13個富硒農産品試驗示範基地,建成富硒農産品生産基地4萬畝。今年10月13日,吳忠市還被中國營養學會授予“中國塞上硒都”稱號。
楊建功説,吳忠現有40多萬畝富硒耕地,到2020年將全部開發利用。下一步,吳忠市將根據自治區即將出臺的富硒産品認證標準,進一步保證富硒産品品質。“富硒經濟已經是全國的熱門經濟,根據全國富硒産品的銷售情況看,一般農産品會增值30%-50%,吳忠市富硒經濟在今年將能增加收入2億元左右。”對於今後的發展,高宇充滿信心,“富硒産業將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