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東:封開種植戶“嘗鮮”種植無渣竹芋 特色種植闖出致富路

2016年11月25日 14:42 來源:西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個無渣竹芋現在在市場上賣得特別好,去年我就試種了5畝,收成將近1萬公斤,增收3萬多元,今年擴種後,我對作物的收成和效益很有信心!”11月11日,在封開縣白垢鎮舉行的無渣竹芋現場品嘗暨産銷對接活動上,該鎮日光村扶塘自然村村民莫海金手捧著新收成的竹芋高興地對記者説。

  距離封開縣城將近50公里的扶塘自然村,是典型山多地少的小山村,一直以來,該村都以種植沙糖桔為主,而莫海金也是其中一個種植戶。不過,近年受黃龍病困擾,該村沙糖桔收成漸漸減少。

  “後來村裏有很多人乾脆放棄種果,到外面打工去了。”莫海金説,當時他沒有出村務工,只是打算改種,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作物。苦於另辟種植新路的莫海金在一次當地農業企業組織種植戶參觀新作物種植的活動中,找到了答案。“當時我們去了中山,看到當地的竹芋種植搞得特別好,再仔細了解種植技術和産銷情況後,我更加堅定了在封開嘗鮮種植竹芋的信心。”

  去年4月,在與封開一家農業公司合作下,莫海金在村裏的小溪邊上承包了5畝水田,種下了封開首批無渣竹芋。莫海金説,他們村背靠麒麟山,周邊生態環境好,且土壤屬礫質土,能加快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又靠近水源,十分適合竹芋種植。

  雖然種植前就與農業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但勤勞務實的莫海金,還是每天起早貪黑地鑽進田裏,悉心打理著這些新作物,後來乾脆連吃住都搬到了田邊上。一有空閒時間,莫海金一次次到農業部門、高校去請教農業專家關於種植和技術方面的知識。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年底,莫海金所種的無渣竹芋喜獲豐收,僅僅5畝地,總産量就將近1萬公斤,除去成本,純收入3萬多元。莫海金向記者介紹,竹芋種植過程不耗時、不噴藥、成本低,管理起來要比過去種水稻要簡單、舒服得多。“每年的4月份下種後,在當年年底即有收成,且持續到次年2月,産量特別高。”

  嘗到甜頭後,莫海金馬上計劃擴種竹芋。今年開始,他先後在白垢鎮、河兒口鎮租地擴種。在莫海金的帶領下,一些農戶也開始跟種無渣竹芋。目前封開全縣竹芋種植累計達到50畝,初步形成了跨白垢、河兒口兩鎮的無渣竹芋基地。莫海金説,現在有很多農戶向他諮詢竹芋種植的事宜,“只要他們願意種,我都會無償提供相關的技術與經驗,希望可以進一步帶動無渣竹芋壯大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縣的無渣竹芋作物已與廣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地區多家超市和餐飲酒店達成了産銷合作意向,為接下來無渣竹芋的擴種和銷售提供保障。

  封開縣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竹芋營養價值高,長期食用具有清肺安腑、祛濕解毒、美顏潤膚等功效,且竹芋在大部分水田和山地都可種植成活,種植成本低,還高産高效益。“目前市場收購價為每公斤5-6元,在珠三角市場每公斤竹芋則能賣到20元左右,每畝利潤達7000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該名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封開將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領廣大農戶和貧困戶種植無渣竹芋,並實行“線下線上”同步推廣和銷售,力爭把無渣竹芋打造成具有封開本土特色的品牌,並將更多封開特色農産品推向全國。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