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運來了,紫菜運來了,大家一齊動手啊。”
昨日,在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富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從碼頭運輸來的新鮮紫菜停在公司院內,公司經理王繼垚馬上走上前指揮員工幫忙。員工兩人一組把紫菜向空地上放開去,一會兒就鋪開一大片,滿眼都是黑亮黑亮的紫菜,然後再進行分揀,摘除雜草雜物,洗盡後再裝筐運到車間進行加工。
王繼垚告訴記者,現在采收的是壇紫菜,是公司于2014年第一家從福建引進並養殖成功。今年9月1日完成4000余畝壇紫菜布苗,10月1日第一茬壇紫菜開始收割,公司組織10個采收組,每組10個人,目前每天平均8船左右,每船一萬公斤左右。
贛榆是全國最早養殖、加工紫菜的地區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潮間帶養殖紫菜。到2005年,贛榆條斑紫菜養殖規模達1萬餘畝,年加工1萬箱,近年來,全區條斑紫菜有了較快發展,養殖密度越來越大。由於條斑紫菜為10月份布苗,采收期為來年4、5月份,而5月份到10月份有半年空檔期。2014年,公司組織到福建考察,了解到福建、浙江沿海養殖的壇紫菜正好可以填補贛榆沿海紫菜養殖空檔期。
公司經過研究後,多方籌集資金7000余萬元,在距離海岸30多海裏、秦山島以東10余海裏處安營紮寨,從5月份開始整理萬餘畝淺海域,公司員工在15米深的海域裏清理雜物,打樁下網,忙活了好幾個月,每天要搶時間在落潮時完成既定的任務,當潮水漲上來時一切活計都只能停止,9月全面完成布苗任務。王繼垚告訴記者,目前紫菜在我國雖然得到居民的認可,但食用量還沒有較大突破,月食用量才趕上日、韓等地居民的日食用量,所以我國的紫菜發展前景還是十分巨大的。
在公司紫菜加工生産車間,伴著隆隆的機器聲,員工正在按部就班地忙碌著,6台紫菜加工機械猶如在進行著一場合奏,滿眼都是繁忙的景象。
負責紫菜加工生産的公司副經理蘇仕庭邊檢查機械上紫菜生産品質,邊向記者介紹情況,現在加工的都是最新采收的紫菜,第一批紫菜剛出廠就被客商搶購一空,供不應求。
在産品供應倉庫,山東滕州客商劉先生和員工專門開來一輛大型運輸車來搶購。劉先生告訴記者:“計劃是一天一趟的,可由於紫菜十分緊俏,還有河南、河北、天津等其他地方的客商也在排隊,兩天一車也不能保證呵。”
王繼垚介紹,壇紫菜生長適宜溫度為24—27度,是一次加工紫菜,成品出廠後就可直銷到超市商場出售食用,味道鮮美,價格也不高,很受居民喜愛。王繼垚説,紫菜加工工序主要有揀菜—洗菜—調和—上機加工—制餅—烘乾—包裝—銷售,目前每天可加工4公斤裝紫菜2000包,6台加工機械全天候加班生産。
另據了解,贛榆海域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能夠養殖紫菜的海域,近年來相繼成為紫菜養殖加工、紫菜機械研發的中心區,富安海洋科技公司除了發展4000畝壇紫菜以外,還發展10000余畝條斑紫菜,並通過混合養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王繼垚説,下一步公司將啟動500畝紫菜園新區建設,科學規劃設計建設紫菜園,進一步帶動沿海100余戶漁民發展淺、深海紫菜養殖,吸納180余名沿海剩餘勞動力進入紫菜養殖區參加生産,實現致富增收。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