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海南:養肥文昌雞 鼓了“錢袋子”

2016年11月21日 15:04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個消毒液的配比要把控好,飲水器要充分浸入到消毒液裏去,消了毒還要儲存好,等下一批雞苗運過來,就可以用上了。”在文昌市抱羅鎮洪裏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潘在旭的文昌雞雞場裏,海南傳味文昌雞産業有限公司(下簡稱傳味公司)技術服務站的技術人員史克思,正在為他演示養雞器具的消毒過程,站在一旁的潘在旭認真學習著。

  由於土壤貧瘠,過去一直從事傳統種植業的潘在旭年收入極其微薄,家裏的孩子還在讀書,因學致貧。今年年初,抱羅鎮政府的工作人員找到他,詢問他是否願意養文昌雞。“文昌雞市場銷路好,還有企業能給我們提供種苗、飼料和技術指導,只要把雞養大養好,就能有收入了,對我們來説非常實惠。”潘在旭立即答應了下來。

  決定養雞後,今年5月份,潘在旭在自己家的沙土地上蓋起了4個雞舍,隨後傳味公司為他送來了1.4萬隻文昌雞雞苗。

  從雞苗到出欄的5個月時間裏,服務站的技術人員每隔一天都要到潘在旭的雞舍進行技術指導。“養雞最怕禽流感,所以要做好防疫,雞舍要保持乾淨,還要定期打疫苗,”對技術人員的叮囑,潘在旭句句記在心上。

  除此之外,每次技術人員到訪潘在旭的雞舍,還要對雞食用飼料、生長的情況進行檢查,確保雞苗的安全生長。

  今年10月初,潘在旭飼養的雞苗以超過97%的合格率被傳味公司回購,每只雞的利潤達到3.7元,潘在旭的收入達到5萬餘元。現在,潘在旭的雞舍進入休整階段,到12月初,就可以繼續飼養下一批雞苗了。

  實際上,在文昌公坡、抱羅、翁田、昌灑、東路、錦山等鄉鎮,“公司+農戶”的模式為當地農戶脫貧、減貧産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公司除了為農戶提供雞苗、飼料、技術扶持等,還按固定價格回收肉雞,即使肉雞價格出現波動,養殖戶的收入也有保障,不再怕肉雞價低傷農了。從2008年至今,文昌已有600多戶農戶加入到養殖公司提供的文昌雞的行列中,農民年均經濟增收達6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