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雲南咖啡産業期待騰飛

2016年11月21日 09:38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鮮紅的果實壓彎枝頭,田間地頭到處是晾曬的咖啡青豆……11月,雲南咖啡進入收穫的季節。

  11月13日至18日,第26屆世界咖啡科學大會在雲南舉行。這一咖啡科學界最重要的大會首次落戶中國,折射出全球對中國咖啡産業發展的期待。作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産地,雲南自然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本屆大會上,近6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專家學者與我國的咖啡生産者、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共論咖啡生産、消費及産業發展中的問題,分享咖啡科技進步。大家對雲南咖啡産業寄予厚望,共同期待其騰飛。

  頂級大會緣何落戶雲南?

  “中國咖啡産業在雲南!”了解雲南咖啡的發展後,許多參會的外國科學家發出了這樣的讚嘆。咖啡進入雲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正不斷成長壯大。

  1892年,熱愛咖啡的法國傳教士田德能在大理賓川朱苦拉村,種下了一粒咖啡種子,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棵咖啡樹。今天,在這個大山深處的小村裏,24棵咖啡樹歷經百年滄桑,依然枝繁葉茂。

  仿佛找到了故鄉,咖啡在雲南迅速紮根成長。目前,全省咖啡種植已遍佈普洱、保山、德宏、臨滄、文山、西雙版納等9個州市35個縣區。截至2016年初,雲南咖啡種植面積達177萬畝,總産量13.9萬噸,佔全國的99%以上,佔全球總産量的1%左右。

  “咖啡的味道和種植的海拔高度有密切關係,雲南咖啡多種植于海拔1000—2000米的幹熱河谷地區,酸味適中,香味濃郁。”本屆大會上,科學家們解開了雲南咖啡生長的秘密。雲南南部恰好位於北緯15至23.5之間的黃金地帶,可以説是最適宜咖啡種植的區域,近年來雲南咖啡的頂級品質讓人驚艷。

  對於雲南,咖啡紅色的果實象徵著夢想。目前,全省咖啡行業從業人員達數十萬人,咖啡種植面積、生産規模水準不斷增加,全省咖啡初加工能力超過15萬噸,精深加工能力超過3.0萬噸,擁有2家國家級和10家省級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咖啡産業鏈。

  對於雲南,咖啡更意味著開放。昆明市金碧路的南來盛咖啡館見證了許多傳奇,咖啡館裏奮筆疾書的文人在鑄造現代中國文化啟蒙的同時,也成就了這座城市浪漫開放的氣質。今日的昆明,依然是全國咖啡館數量較多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出口咖啡6.3萬噸,同比增長79.3%。“滇新歐”和“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的相繼開通,使雲南咖啡實現了外貿貨物運輸海陸並行,有力拉動了雲南咖啡出口貿易的增長。雲南也受到眾多國際知名咖啡品牌的青睞,雀巢和星巴克等長期從雲南收購咖啡豆。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咖啡市場,而積澱百年的咖啡種植和銷售經驗以及不斷發展的咖啡産業,都讓雲南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咖啡生産、認識中國咖啡市場不能錯過的第一站。世界咖啡科學和資訊協會秘書長説:“雲南可以生産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但業界對於雲南咖啡的了解還比較少。這次咖啡科學大會選擇在雲南舉辦,就是想讓各國的參與者了解雲南咖啡的種植,同時探討中國咖啡産業的發展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雲咖為何受困“低端魔咒”?

  無論是産量還是産業發展,雲南咖啡都領軍全國,但“看上去很美”的背後,也必須清醒地正視行業面對的巨大困難。存在於咖啡行業的每一個鏈條裏的不利因素,讓雲南咖啡始終受困于“低端魔咒”。

  雲南咖啡面臨的窘境,要從咖啡園裏説起。“目前雲南的咖啡豆只有在樹上的時候品質是好的,摘下來就不一定了。” 臨滄淩豐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志奇,對於雲南咖啡的粗放型種植十分痛心:“農戶沿著咖啡林不加挑選地統一采收,品質不一的咖啡果混作一堆,又沒有初加工設施,只有依靠自然晾曬,一下雨就發酵。基本靠天吃飯的方式,讓咖啡品質損失極為嚴重。”

  種植方式粗放,折射的是行業標準的缺乏和混亂。農戶種植自創一套標準、企業種植一套標準、加工生産又是一套標準……在許多專業人士看來,這樣的混亂局面導致了雲南咖啡普遍品質不穩定,不少咖啡企業難以連續兩年拿出同樣品質的咖啡豆,這也是雲南咖啡價格始終略低於國際價格的根本原因。

  雲南咖啡産量雖然領先全國,但佔全球總産量也僅達到1%左右,雲南咖啡“嗓門”再大也只能是小玩家,在全球咖啡市場幾乎完全沒有發言權。雲南咖啡行業有不少人高度關注著國際期貨市場的走向,可以説紐約期貨市場“打個噴嚏”,雲南咖啡行業就要“感冒”了。雲南咖農們的收入,實際掌握在千里之外的市場體系裏。近年來,雲南咖啡已經經歷過多次“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

  與此同時,雲南咖啡行業還長期受到省內各地産業發展、企業發展不相協調統一的困擾,這導致雲南咖啡的名氣在省內不響,更難走出國門。記者注意到,一家全省主要的咖啡生産企業缺席了本次咖啡科學大會,而一些州市的參與程度也明顯較低。另一個例子也許更能説明問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與雲南有密切關係的兩家咖啡交易中心先後在重慶和普洱掛牌成立,相互競爭接近白熱化。

  雲南咖啡發展需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這裡的品牌不僅指企業品牌,更是地域品牌。然而遺憾的是,雲南咖啡的認知程度依然相當低,在國外説起中國咖啡想不起雲南、在國內大小咖啡館拿雲南咖啡豆冒充外國咖啡豆的情況非常普遍,小散亂、“砸牌子”的做法不在少數。

  此外,成功挺過來的雲南咖啡企業還要面對著外界更加激烈的競爭,生産速溶咖啡和方便産品的企業直接面對雀巢等國際巨頭,而精品咖啡館更需要品牌氛圍的長期營造。此外,生産方式落後、行業人才匱乏等原因也制約著雲南咖啡産業的發展。在咖啡進入雲南百年以後,雲南咖啡似乎“卡”在了瓶頸處,亟待突破。

  産業發展怎樣突破重圍?

  面對諸多存在的問題,咖啡行業從業者一直在謀求突破,而最重要的就是打牢産業發展基礎。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咖啡種植企業的淩豐咖啡,在大規模流轉土地的基礎上,將土地返包給農戶種植、管護,各類費用和前4年所需農資化肥全部由公司投入,為每個行政村至少配備了一名技術員,確保每一個海拔、每一片土地的咖啡品質是一致的、可追溯的。同時,還密集佈局咖啡初加工廠,解決靠天吃飯、産品品質不穩定等問題。

  為了讓咖啡種植真正惠及農戶,雲南後谷咖啡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始以保護價收購咖農咖啡,在保護農戶利益的基礎上,更加凸顯了咖啡交易中心的重要作用。“目前,各個咖啡交易中心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市場的推動調節是最合乎市場規律的。” 雲南後谷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相人説。事實上,如果運用得當,國內三大咖啡交易中心完全可以讓雲南咖啡效益實現最大化。“普洱的咖啡交易中心把很多精品送到了世界舞臺,而當我們拿出錢來補貼農戶咖啡價格的時候,上海交易中心的期貨功能將幫助我們對衝這部分的風險。” 楊志奇説。目前,業界人士期待能真正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和規則,讓上海交易中心做好期貨、重慶交易中心做好現貨、雲南交易中心做好原料交易,發揮好收儲功能,減少不必要的折騰,真正把目光超越地區,著眼全球。

  放眼世界,雲南周邊國家的咖啡産量加起來大約佔全球的20%—30%,如能抱團取暖,就有可能在全球市場獲得更大的發言權。本屆咖啡大會期間,首屆亞洲咖啡年會在德宏舉行,與會者將進一步探討深化合作的可能。

  政府的規範作用也進一步凸顯。咖啡産業是我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産業,針對存在的問題,我省正積極推廣國際標準的品質生産體系,雲南的咖啡標準也有望提升為全國標準。“希望政府制定更加統一、可持續的産業政策,在扶持企業、管好市場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雲南咖啡地域品牌的打造中來。”一位雲南咖啡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未來,大多數人都充滿了信心。

  種下夢想,收穫未來。在咖啡果成熟的時節,雲南咖啡産業再次發力,期待迎來新的發展。

  截至2016年初

  雲南咖啡種植面積177萬畝

  總産量13.9萬噸

  佔全國的99%以上

  佔全球總産量的1%左右

  2016年前三季度

  全省出口咖啡6.3萬噸

  同比增長79.3%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