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災後,吉林延邊農業“濤聲依舊”

2016年11月14日 15:42 來源:延邊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進入秋收以來,延邊州農村呈現一派繁忙景象,儘管遭遇颱風“獅子山”和春季低溫等天災,但全年糧食生産依然取得較好的收成。

  2016年,全州農作物播種面積41.7萬公頃,糧食作物面積37.3萬公頃,其中玉米16.5萬公頃、大豆15.9萬公頃、水稻4萬公頃、其他糧食作物0.9萬公頃。國慶節期間,延邊州雨水較多,秋收工作啟動比往年推遲10天左右,經過全州上下共同努力,秋收工作進展順利。截至10月27日,已收農作物面積達到30萬公頃,佔全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80%以上,其中大豆完成100%;水稻完成90%以上;玉米完成50%以上。

  10月27日,記者來到琿春市板石鎮湖龍村松哲種植專業農場,2000立方米的玉米儲糧倉內裝滿金黃的玉米,未能裝進糧倉的暫時堆放在地上。農場負責人李松哲告訴記者,松哲農場擁有耕地222公頃,其中種植水稻32公頃,種植玉米190公頃。農場現有拖拉機9台,播種機5台,旋耕機4台,玉米收割機、水稻收割機、鏟車、推土機各1台,農業生産全程農機化。“2016年,雖然遭受重大水災,但由於農場水利設施完備,水災發生後,農場第一時間運用大型鏟車和推土機挖溝排水,挽回70%的經濟損失。”李松哲告訴記者,州農委和琿春市農業局農技人員經常過來指導秋收,使秋收工作有條不紊,進展迅速。

  秋收時節,行走于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技人員深入村屯地頭秋收現場指導秋收的身影。“州農委提倡的先收割大豆和水稻、適時晚收玉米這一舉措,有效增加了玉米自然脫水時間,防止霉變發生。”龍井市東盛涌鎮農業辦主任黃藝娜告訴記者,州農委和龍井市農業局派技術人員在東盛涌鎮指導秋收工作,積極引導農戶科學安排糧食作物收穫的最佳時期,抓住有利天氣,因地制宜,幫助農民適時搶收。

  2016年,全州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秋收工作,州農委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秋收工作領導小組,下發《關於做好當前農業生産工作的通知》。秋收期間,實行秋收進度每日調度制度,及時掌握全州秋收工作動態,為科學指導秋收工作提供重要依據。為進一步示範推廣新型收割農機具,掀起全州秋收工作的熱潮,經州農委積極籌備,州政府于10月11日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召開機械收穫現場會。同時,積極協調氣象部門,及時通報天氣變化情況,為秋收工作提供準確氣象資訊服務。組織農機服務隊深入秋收一線,為農機跨區作業提供方便,確保順利完成秋收任務。強化農機安全執法檢查和隱患排查,加大對農機駕駛人員的短期培訓及農機安全宣傳力度,使農機駕駛人員的技術水準及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2016年,全州秋收作業投入玉米聯合收穫機械3448余臺,投入水稻聯合收割機1423余臺,綜合機械化收穫水準達到80%以上。

  延邊州農委提醒廣大農戶,糧食儲藏前要經過充分的晾曬,儘量降低糧食含水量,及時倒堆倒垛,堅決杜絕“地趴糧”現象,防止秋季氣溫高發生霉變現象。收割糧食要經過8-10天通風降水後,再按照成熟度、含水量分類保管,防止優劣混存、等級下降,防止霉變超標現象發生。缺少糧食倉儲設施的專業農場及種糧大戶,根據種植規模及糧食産量,提前修建好標準儲糧倉,把儲糧損失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