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現代金柚倉儲。
秋收季節,金柚飄香。梅縣區鬆口鎮大黃村千畝金柚迎風搖曳,鮮明的晝夜溫差醞釀著甜蜜的果實。2015年,梅縣金柚年售26億元, 農民每人平均金柚純收入約5000多元佔全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30%,成為蘇區人民的“致富果”。梅縣區作為中國金柚之鄉,是國內最大的金柚商品生産基地,“中華名果”品質享譽海內外。近年來,梅縣區緊扭“産業組織化、生産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資訊化”等抓手,做大做強金柚産業。而省級及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項目陸續落戶,撬動這一傳統産業與深加工、電商、旅遊等行業跨界融合,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驅動著梅縣區金柚産量、品質、效益齊頭並進,使“金柚經濟”步入發展高速路。2016年5月“梅縣金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註冊,成為梅縣區第一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11月5日,梅縣區金柚協會、梅州市客都金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梅縣區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梅縣區第七屆金柚飄香文化節暨名優農産品展銷會在梅縣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隆重召開,現場舉辦“梅縣金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授權使用儀式。
梅縣金柚質優價好 引跨界掘“金”
臨近冬至,奏起的北風猶如一聲號令,金柚採摘和加工開始啟動,來往車輛將新鮮柚果送入各處倉儲進行清洗分裝,清新的柚香從倉庫漫向路邊。
鬆口鎮大黃村梅縣金柚産業園是梅縣區柚果交易貿易港,也是行情風向標。“火爆”是今年金柚行情的主旋律。
“今年9月剛開始銷售蜜柚,農戶的金柚基本都被採購商訂完了,定價回升到2.5元左右。”梅州市梅縣區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老闆告訴記者,市場回暖關鍵原因,在於蜜柚種植快速擴張之後,市場競爭激烈;反觀金柚市場出現缺口,使價格普遍上升。此外,從政府、行業、市場樹立的優質優價的利益導向機制引導下,標準生産技術推廣與成熟,使柚果品質得到明顯提升,給市場回溫提供了必要條件。“市場回暖,政府著力打造的工匠精神,也極大提高了金柚的附加值。”梅縣金柚協會會長李永生告訴記者。
石扇綠林柚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勁打開一個新下樹金柚,果肉無渣、味道清甜,糖度達到11-12度左右。經過一個月以上的糖化之後,口感將更加清甜。“金柚價格總體的穩步上升,讓從業人員和市場更清楚看到梅縣金柚産業前景和優勢。”
滿樹的金柚讓小朋友開心不已。
最鮮明的表現就是,越來越多青年人開始從事金柚産業。林綠是石扇鎮綠林柚果專業合作社“二當家”,合作社名字就是他根據自己名字取的。2009年,完成學業的林綠並沒有像同學們一樣前往大城市打拼,而是選擇幫父親打理柚果檔生意,鋪設銷售渠道。因為資歷淺,這份工作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經過七八年的摸爬滾打,父子倆把柚果檔做成了合作社,後又成立了企業,柚果吞吐能力和經濟效益迅猛提升,柚農收益也水漲船高。
林綠説,當年的選擇得到了身邊人支援,但確實形單影隻。如今,年輕人返鄉甚至外地人來農村淘“金”都不是新鮮事了。此外,金融機構也涉足金柚産業。梅縣金柚協會會長李永生告訴記者,除了種植、流通、深加工及電商外,金融機構成為其會員。柚果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種植、流通,開始從事農資銷售、管理服務、投資入股包裝箱等周邊産業等業務,成為一個更成熟的現代企業。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落戶梅縣
助力紅色土地綠色崛起
“子承父業、回鄉創業、現代農業是梅縣金柚産業三大特點,”李永生説,在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柚類生産經營主體和農戶的協同努力下,使當地“金柚氣候”發生了鮮明轉變。
金柚的經濟價值在釋放。2009年之前,梅縣金柚訂購價不足1元,而今年金柚訂購價在2.5元左右,漲幅150%。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千家萬戶柚農。
近年來,梅縣區農業部門協同梅縣金柚協會、客都金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行業協會,緊握市場的方向盤,以推廣金柚標準化生産技術、金柚品牌建設、扶持農業産業化組織、果品流通體系建設和綜合開發利用為抓手,捋順全産業管理機制。把千家萬戶種植這個“小舢板”聯合起來抱團發展,打造成集産供銷、貿工農、經科教于一體的金柚航母,行業協會則成為金柚航母的港灣,真正把優質優價變為全行業統一的指揮棒。目前,全區已培育發展從事柚類生産經營的的農業龍頭企業2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多家;註冊有十記、梅龍、木子、梅嶺、嘉豐、嘉珍、金柚萊、其峰等100多個金柚品牌。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産業化步入正軌同時,梅縣區又致力打造更高的發展平臺,為金柚産業打通政策和市場風口。2013年,梅縣區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競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爭取9000萬元項目建設資金。去年,該區又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梅縣金柚最大貿易港——梅縣金柚産業園落成得益於此。“平臺很靚,幫助很大!以前不集中,客戶串來串去,十分辛苦。現在就是專業市場,十多家大型柚果商聚在一起,客戶方便,我們銷量也大大提升,各企業也在比拼品質比進步。”廖老闆不住點讚産業園。他坦言,自己進駐産業園起初是“圈地投資”,不曾想政府又出臺獎補項目,一咬牙投入數百萬元興建廠房,再購置百萬元全自動化運輸線進行配套。如今,其倉儲量和加工能力穩坐産業園“頭把交椅”。今年中秋期間,倉庫吞吐量達700多噸,比進駐前翻了兩番。
該産業園規劃佔地面積300畝,已建成金柚倉儲面積近6萬多平方米,建設金柚倉儲及金柚套袋、包裝箱等易耗品生産線和金柚深加工等配套産業,可解決20多萬噸蜜柚的週轉和近10萬噸金柚的儲藏。據有關部門統計,通過項目獎補形式引入社會資金建設近柚産業園,政府投入800多萬元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近1億元參與金柚産業園建設。項目建成後,有效解決金柚儲藏瓶頸並延長金柚鏈條,推動金柚産業快速發展。
此外,梅縣區借助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財政資金設立“政銀保”項目,由政府推薦貸款企業並貼付擔保費及貼息。目前,“政銀保”項目已為近200家“四大經營主體”發放農業貸款近1.2億元,有效解決了農村農業生産資金缺乏,農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通過獎補資金,梅縣區在雁洋、桃堯、石扇、隆文、松源等鎮建立金柚標準化種植金柚基地,全區19個鎮分別建立優質金柚示範園,示範推廣金柚標準化生産技術。另規劃500多萬元項目資金扶持農産品深加工。廣東梅州市富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的金柚深加工生産線已進入試運作階段。木子金柚深加工生産線也將於明年投産。
玩轉“網際網路 ”模式
旅遊、電商拓寬“金柚經濟”渠道
2014年,梅縣區區委區政府通過整合政府部門辦公樓,騰出6棟辦公樓約1.6萬平方米,規劃了梅縣區電子商務産業園和現代農業示範區電商園,成為廣東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廣東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十記果業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其2016年電商銷售戰績輝煌。今年,該企業國內蜜柚電商銷售額2600萬元,遠超1600萬的線下銷售額。
網際網路商貿平臺與傳統農業産品合理融合,助推農産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讓更多外人有機會參與做大“金柚經濟”。“鬆口農丫”周盈是本地微信圈中小有名氣的微商。2013年,她與鎮裏不少年輕人搭上“電商快車”,試水柚果銷售,不想一度供不應求。隨後夫妻倆創立了“鬆口農丫工作室”,專門從事柚果銷售,從業第二年買了一部小轎車。目前,全區農業電商企業達到63家,使梅縣農産品“線上線下齊開花”。
一方面是便捷的網際網路和快遞網路,將金柚送至全國各地客戶手上。另一方面是慕名前來的各地遊客。步入第七年的金柚飄香文化節早已成為該區年度品牌活動之一。該活動舉辦也將金柚與旅遊緊密融合在一起,每年吸引眾多遊客聞香而來,盡興而歸;農民一年一收的柚果生意,成了一年常有的旅遊經濟。
梅縣區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金柚主題文化公園、金柚文化展館已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完善,連片金柚園有觀景道、廊、亭,可觀花採果,打造出集旅遊觀景和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金柚園。“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讓果園變公園,基地變景區,産品變商品”正從逐漸走入農民生活中。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梅縣歡迎你
●梅縣農業概況:在省市農業部門大力支援下,梅縣區農業産業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創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為契機,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圍繞金柚、水稻、茶葉、畜牧水産等四大主導産業及農業旅遊、網際網路農業、農産品精深加工、綠色物流等産業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效率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成效顯著。目前,有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92家,家庭農場752家,2015年農業總産值達65.74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4627元。
鬆口鎮大黃村梅縣金柚産業園。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