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北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把鄉村繪出如畫美景

2016年10月25日 09:3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深秋時節,冀北一派新氣象。

  行走在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黑山嘴鎮八間房村,只見東小河旁綠樹婆娑,山色樹影倒映水中,嬉戲的鴨群讓波紋一圈圈向外蕩去;村中道路潔凈,沿街的墻壁粉刷一新,彩繪成以“中國夢勞動美”為主題的文化墻;村民們或在村頭的農業科技示範園中耕作,或在村前文化廣場鍛鍊休憩……

  在八間房村口,記者見到了在外打工剛剛返鄉的孫楠楠,説起家鄉的變化,她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一年回來一兩趟,每次回來都覺得變化很大,現在衚同都鋪成水泥路了,家中通了自來水,門口有花壇和風景樹,大街上墻壁畫也很漂亮,讓我覺得家鄉真是美景如畫。”

  八間房村的變化,正是豐寧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在美麗鄉村創建行動中,豐寧以“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摸得到實惠”為主線,力促村莊美、百姓富、班子強、産業興、生態好,打造“美麗豐寧”品牌。

  規劃藍圖 描繪美麗夢想

  田園風光與潔凈的村莊環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點,而要成就這一“有形之美”,規劃先行十分關鍵。

  按照“三區”“四線”的總體佈局,豐寧把無形的“美麗鄉村”概念變為有形的標準:“田園變風光、民居變民宿、農活變體驗、農村變景區”,重點打造“四類”美麗鄉村示範典型,提出利用3年時間將具備條件的村全部建成“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美麗幸福新農村。

  豐寧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王軍介紹,“今年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按照河北省、承德市精品片區建設要求,依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文化氛圍、發展基礎,與鄉村旅遊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科學制定項目建設和産業發展規劃,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彰顯地域特色,突出引領和示範帶動作用”。

  由豐寧縣規劃局牽頭,聘請4家規劃設計單位,完成了“京北第一草原精品片區”建設規劃和31個重點村的村莊建設規劃,為全面完成美麗鄉村建設任務打下了基礎。

  規劃已成,建設有序。豐寧美麗鄉村建設辦公室主任應翠萍對記者表示:“今年重點打造‘京北第一草原精品片區’,帶動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提層次、上水準,重點中的重點是建設該片區內的小北溝、喇嘛波羅和元山子3個村。”

  走進大灘鎮喇嘛波羅村,硬化路面和民居改造掃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村黨支部書記白金花告訴記者,今年村裏進行了兩大工程建設:一是按照開展鄉村旅遊標準投資800萬元對120戶進行民居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正進行掃尾工程;二是引進一家旅遊開發公司投資建設神仙谷滿族文化旅遊區項目。

  夯實基礎設施。記者在元山子村了解到,以舉辦俄羅斯大馬戲演出和安達文化音樂節為契機,村里正在全力進行村莊街區道路改造、廣場建設和民居改造,目前已建設完成兩個生態農業休閒採摘基地。

  因村制宜 打造鄉村品牌

  把規劃變為現實,要靠真抓實幹。豐寧統籌兼顧居、田、路、林、水綜合治理和生産生活生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逐步打造出“美麗豐寧”特色品牌。

  建設美麗鄉村,首先要打造宜居環境。豐寧以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為切入點,共出動人工2.2萬人次、機動車8000台次改善農村衛生狀況,並栽植綠化苗木和果樹等107萬餘株,有效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同時,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通過供水系統的改造,解決了10013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通過民居節能改造和危房改造工程,共完成民居改造2561戶。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特色産業也逐漸興起。豐寧根據壩上、接壩、壩下三個地貌單元的氣候、水源、土質等狀況,發展蔬菜、食用菌、食葵、林果等種植及奶牛、肉雞、養豬等養殖産業,全縣新培養規模化養殖、種植戶1349戶,新增合作社90個;同時,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豐寧側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今年調整配強支部班子36個,集體經濟收入顯著增加。遵循宜果則果、宜菜則菜、宜遊則遊的原則,通過依託優勢條件,豐寧把環境改善與資源開發相結合,形成了八間房、雲霧山、小北溝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專業村。

  “留住鄉愁”是豐寧打造美麗鄉村的一大主線。對文化底蘊、鄉村記憶、淳樸民風等內容挖掘和傳承,成為豐寧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工作。

  根據村莊區域特點、經濟條件、班子狀況等特點,豐寧提出建設“六個一”,即一條鄉村文明行動示範街、一座村史館(非遺館)、一處健身廣場、一個善行義舉功德榜、一處綜合服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夯實創建工作的基礎。並對不同條件的創建村實行差異化考核、特色化發展,分檔次、分步驟讓不同的村參與到創建活動中。

  為提升農村文明素質,豐寧大力實施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把道德建設、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等內容納入美麗鄉村創建硬指標,全面開展“最美鄉賢”“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鄉村教師”“最美村官”評議等活動,設計製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新二十四孝、廉政文化等宣傳牌,深入實施文化“三下鄉”“一村一年一場戲”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全縣累計建成農家書屋309家、農村文化廣場264處。

  創新機制 澆出豐碩果實

  在豐寧,今年重點打造的31個村的美麗“容顏”已經顯山露水,或古樸典雅、或端莊穩重、或熱情奔放、或生機無限,給人美的享受,讓人感覺“人在畫中、人即風景”。

  走進窟窿山鄉冒哈氣村,波浪景觀墻古樸典雅,花壇、甬道、水系成為塞外小村的別樣風景,小菜園內果菜飄香。“我們村投入資金215萬元,清理了垃圾,硬化、綠化和美化了廣場、街道等。”村黨支部書記孫建生介紹説。

  今年,豐寧規劃建設31個省級重點美麗鄉村,確定實施建設項目403個、建設總投資4.15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設項目234個,完成投資2.63億元,佔計劃投資的63.5%。

  進展順利,緣于豐寧的投融資機制。首先,通過多元化資金拉動,“上級爭取一點、財政獎補一點、整合安排一點、金融融資一點、群眾投入一點”,集中力量辦大事。配套制定了相關補貼政策,整合農林水、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移民搬遷、中心村等相關項目資金1億元;其次,拓寬渠道建設投融資平臺,成立了豐寧縣融達國有資産控股運營有限公司,通過示範引導、培訓、組織外出參觀、黨員幹部帶頭、政策引導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民投資、投工、投勞;大力推廣PPP運作模式,鼓勵社會化資金參與農村衛生保潔、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項目。

  對已建成的美麗鄉村,當地通過發展電商、農宅合作社等多種業態,增加農民收入,把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新的生産力。在此基礎上,豐寧制定出臺了獎補政策,縣級先進村獎補20萬元、市級先進村獎補30萬元、省級先進村獎補110萬元,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更多資金保障。

  高標準創建美麗鄉村,豐寧還研究、探索和實施了“縣級領導聯繫、縣直部門幫扶、鄉鎮幹部包村、駐村工作組和村幹部主抓”的創建模式;建立健全衛生保潔長效管理機制,把勁使在平時、把錢花在平時,實現了有序管理。同時,26個鄉鎮在注重時效、創新方式的基礎上,提升創建標準、鞏固建設成果,研究探索避免創建成果滑坡的預警機制。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