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東海縣雙店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主調調”,唱響高效農業、招商就業、鄉村旅遊發展“地方戲”,推助農民穩步走上增收致富“陽關道”。
唱好“特色戲”,高效農業有“搞頭”
時下,東海縣雙店鎮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把致富之寶“押”在了高效農業種植上,按照鎮裏提出的“西花東木中間城”的産業佈局,積極流轉土地發展苗木種植産業,實現花卉和苗木産業雙促進,雙提升,百花齊放。截至目前,全鎮鮮切花溫室大棚增至3000余棟,鮮切花品種總數突破200個,其中百合品種達到160多個,成為國內唯一品種最多、品種最新、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百合生産基地。培植和壯大晚秋黃梨、核桃、葡萄、火龍果、大櫻桃等優質雜果5000畝;構築起萬米長公路沿線高效農業“金腰帶”和綠色長廊,串起高效農業産業鏈。繼“雙店百合花”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後,今年“晶都牌”鮮切花申報國家馳名商標,“國”字號招牌讓雙店特色産業的名氣越叫越響。全鎮一個個規模大戶、示範戶和市場經紀人,在高效特色農業的廣闊天地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借助“網際網路+”行動,全力打造電子商務為重點的網路銷售體系,形成網上電商銷售種球,網下經濟人銷售鮮切花的銷售模式,預計今年全鎮可實現滑鼠經濟2億元。
唱好“招商戲”,家門口上班有“盼頭”
“要使農民富,先減農民數”。該鎮提出“建設東海新型工業重鎮”的口號,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推進工業化進程,帶動農民就地“轉業”成為“産業工人”。鎮里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制定實施優惠政策等措施,以商招商、親情招商、産業招商,吸引客商前來投資興業,一大批如高純電子、貴和服飾、劉斌服裝等用工多、效益高、前景好的企業陸續落戶,帶動“歸雁潮”,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全鎮有1200多名“打工仔”和留守婦女家門口上班,既拿到了收入,又照顧家庭和孩子。同時,雙店鎮還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推動本地能人領辦創辦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中小型民營企業數百家,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創業實體,讓大量勞力回流,讓農民群眾在轉型發展中有“盼頭”。
唱好“旅遊戲”,觀光采摘有“賺頭”
眼下,走進雙店一望無際的鄉村田園,應有盡有的苗木盆景、桃子甜梨、火龍果葡萄、蔬菜西瓜、食用菌等綠色生態産品爭奇鬥艷、盡收眼底,聞“鮮”而至的遊客呼朋喚友進農場、鑽林園,大包小包帶走了自己滿意的綠色天然産品,享受自由採摘和快樂鄉村遊的無窮樂趣,讓一個辛勤的花農、果農和菜農收穫了特色生態農業的甘甜。
雙店鎮確立打“綠色牌”、唱“特色戲”、念“長短經”、辦“示範園”、開“直銷車”的生態觀光農業發展理念。按照産業鏈的要求,持續優化産業佈局,調整産業結構,做大做強綠色生態主導産業,推動優勢資源向綠色産業集群集聚,主導特色産業向310國道、236省道集中,形成旅遊觀光點和集中區,推出“四季賞花遊”、“喜悅採摘遊”、“快樂鄉村遊”等活動,從“賣果”向“造景”轉變,果園變景區,讓生態綠色産品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漫山遍野的鮮果林中流連忘返,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享受了味覺和視覺的“雙重盛宴”。今年以來,依靠國家級生態鎮、國家三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基地和江蘇省四星級旅遊示範鎮等“金字旅遊名片”,全鎮共接納四方遊客5000多人次,實現旅遊採摘收入超過千萬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