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光本報記者于洪光楊瑞雪
6月17日,由農業部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會同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雷沃重工公司舉辦的“全國首屆農機推廣田間日活動”在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王富莊的麥田里拉開了帷幕。
在“田間日”現場,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35台套農機具“登場走秀”,展現了“三夏”小麥—玉米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讓記者感受到了全程農機化解決方案的獨特魅力和諸城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的美好願景。
烘乾機破解糧食晾曬難題
“長在地裏怕生芽,收到家裏怕發黴。”這是許多地方農民小麥收穫時節的憂慮,也是小麥晾曬“靠天吃飯”的真實寫照。
在山東諸城,眼下正是小麥晾曬歸倉的時節。天益金合作社的糧食烘乾場內機聲轟鳴,四個大型烘乾機組正在吞吐著剛剛收穫的小麥,向參加“田間日”會議觀摩的人員展示著“高大上”糧食烘乾機的風采。
諸城國濰糧食合作社張國華説,他種了300多畝小麥,往年每到麥收他都愁,千方百計雇人、租車、找地方晾曬,費錢費力費功夫,晾曬不及時小麥就霉變。“今年把150多噸小麥從地裏收完直接倒進了烘乾塔,烘乾、入庫一條龍。過去十多天的活,現在一天就幹完了。俺一直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糧食烘乾機,但是太貴了,需要幾十萬元。現在,有了烘乾基地,就不愁糧食晾曬了。”
過去,農民在鄉村道路或場院晾曬糧食,不僅費時費力,還受天氣、人工、曬場等制約。隨著種糧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涌現,糧食生産經營由原來的分散走向集中,種糧大戶對糧食快速烘乾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們與山東佳士博食品公司共同建設了糧食烘乾基地,也是雷沃重工農業裝備公司在全國打造的第一個糧食烘乾一條龍基地。有了它,合作社2000多畝糧田就不用擔心晾曬了,而且減少了農業生産用工成本。”天益金合作社理事長馬煜平説。
談起曬糧難,馬煜平感觸很深:“一到收穫季節,糧食晾曬就成了一大煩心事,解決了晾曬難,種糧效益也能提高一塊。我們的烘乾基地投資600多萬元,佔地20畝,建有1000噸的糧食倉庫,購買了四組烘乾設備,日烘乾糧食160噸。在烘乾合作社2000多畝糧食的同時,還能為周邊種糧大戶和合作社提供烘乾倉儲服務,年可收儲週轉糧食3萬多噸。”
玉米播種進入“精準精量”時代
在“田間日”現場,雷沃歐豹拖拉機的導航自動駕駛技術與馬特馬克的6行氣吸式精準精量播種機技術,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款機器從外表來看很精緻,作業效果也不錯,一個穴只播一粒種,省種子,不用間苗。”全國農機示範大戶、諸城市特邀農機技術員趙佃相看著演示作業的雷沃馬特馬克6行氣吸式免耕播種機説。
雷沃阿波斯歐洲事業部經理杜文勇博士介紹:氣吸式播種器由高速風機産生負壓,傳給排種盤的真空室,排種盤回轉時,在真空室負壓作用下吸附種子,並隨排種盤一起轉動。當種子轉出真空室後,不再承受負壓,就靠自重或在刮種器作用下落在溝內,播種精度大於98%。
在現場,一台玉米免耕播種機正在進行作業演示,記者近距離觀察發現,機器播下的玉米種子每穴只有一粒,能行嗎?
“玉米精量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改變了傳統玉米種植模式。在小麥收穫秸稈還田後,使用玉米精量播種機械,按照合理行距、株距、深度,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工序。排種器是這一精量播種機械的核心部件,其精度可控制到每穴一粒種子,播種行距、株距、深度可根據作物要求進行調整。”杜文勇説。
諸城農機技術站站長檯沐雲介紹,由於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具有投種點低、種床平整、一穴一粒、播種均勻、深度一致、出苗整齊、無需間苗、節省種子、省肥省藥、省時省力等特點,受到了農民的歡迎。
成捆麥秸從打捆機裏“吐”出來
在雷沃M554-B拖拉機牽引下,一台MF3040打捆機正在進行打捆作業,只見它張開“大嘴巴”,將散落在地裏的麥秸吸進機器裏,接著“吐”出一個個單捆重15公斤左右的方形麥秸捆……這是記者在“田間日”活動現場目睹的一幕。
擔當作業演示的四台秸稈打捆機盡情地展示了各自的威力。來自諸城市皇華鎮尚家莊子村農機手李玉華説:“這傢夥真行,把秸稈吞進肚裏,吐出來就打好了捆。俺相中了這台機器,想訂購一台。”
在現場,雷沃的中置、側置、方捆、圓捆的一系列中密度秸稈打捆機悉數亮相,能滿足中原、西北、東北等區域的秸稈回收需求。“這款秸稈打捆機,作業寬幅1.9米,配套動力為40馬力以上拖拉機,轉彎半徑小,輕便靈活,適合中原地區中小地塊作業……”在現場解説的濰坊市農機推廣站譚佃會站長説,雷沃系列打捆機採用了德國進口打結器,草捆長度30~130釐米,單捆重15公斤,方便收集草捆,幾分鐘就能把1畝秸稈打成捆。
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行銷公司牧草部副部長李強説,整個地塊收割到一半時,打捆機就可以上場了,撿拾、輸送、壓實、打結,一個個方形的草捆就誕生了。每分鐘打捆4~5捆,一個小時作業20畝,一台打捆機配套兩台收割機。
諸城農機局局長王淑貴表示,杜絕秸稈焚燒是農機部門的職責。此次演示的秸稈打捆機為秸稈禁燒找到了一條好路子,也能為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值得推廣。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