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中
近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提供了一副“大棋盤”。京津冀一體化區域內,農業是關鍵産業。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徹底扭轉原有“各自為政”的農業發展態勢,統籌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框架,利用相互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區農業獨特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實現農業産業的良性競爭與合作,既能保障京津冀都市群日益增加的生態農産品需求,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滿足市民休閒、教育、體驗等多樣化需求,又能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區農民收入,為京津冀農村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
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具備良好的現實條件,從要素稟賦看,京、津兩城人才、科技、資訊、資金等要素相對密集,而河北省各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相對充裕,且各自在其資源稟賦基礎上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農業類型。在此基礎上,通過市場機制交換各類生産要素,推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多類型的新業態,在發展中將為三地居民帶來更大的福利和産業利益;從産業佈局看,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京津冀各大市域以不同的現代農業類型形成不同的增長極,點與點之間由於經濟聯繫的加強,形成軸線,由點到軸,由軸帶面,可在整合全區域資源基礎上形成各具特色、協同共生的農業産業體系。
而下好這盤“大棋”事關京津冀一體化和京津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推進,要確保每一顆“棋子”服務於核心目標,則需要從京津冀地區發展戰略著眼,從京津冀現代農業發展最迫切的協同點著手,率先實現四大突破,進而帶動京津冀地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的全面推進。
首先,要實現農業發展“多規合一”新突破。當前,京津冀三區農業規劃中,存在嚴重的重疊現象,幾乎各個區都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出“發展軸帶”,這種農業空間規劃佈局難以形成合理的區域分工,因此,京津冀三區要在《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統一指導下,編制契合本區實際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同時要建立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實現與三區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其他涉農規劃的有序銜接。
其次,要實現休閒農業旅遊協同發展新突破。近年來,京津冀地區休閒農業旅遊發展態勢良好,北京地區居民對周邊休閒農業旅遊的需求日趨旺盛,天津地處九河下梢,山、水、河、湖、海、濕地齊全,河北省地貌多樣,農業生産類型多樣,鄉村民俗風情多彩,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但目前旅遊産品單一,難以滿足京津地區市民多樣化需求。因此,京津冀三區休閒農業旅遊區應重點把握京津地區市民需求,統籌佈局,特色布點,錯位發展,推行“一區一品”、“一園一景”,逐步完善休閒農業旅遊管理制度,實現京津冀區域休閒農業旅遊一體化。
再次,要實現“菜籃子”工程建設協同發展新突破。京津地區在耕地資源約束下,每年有約70%的菜籃子産品缺口,農産品價格也因此而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北京“菜籃子”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54.77%。然而,河北省則在耕地資源方面優勢明顯,集中了高原、山區、平原等七大地貌,農産品豐富多樣,但每年對北京的供給卻不到25%,且農産品“賣難”還時有發生,“菜貴傷民”和“菜賤傷農”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京津地區可在周邊河北地區指定若干大規模菜籃子産地,指定菜籃子産品,推進菜籃子産地“大型化”,並對指定産地的重點且易波動的菜籃子産品採取“市場+補貼”方式,設定價格波動區間。當市場價格跌破區間時,對生産者進行補貼,補貼要與基地生産常年供應量掛鉤,並保證優先供應北京市場。同時,依託産地建立“菜籃子”産品儲備基地,當價格上漲時,緊急調配耐儲存的“菜籃子”産品投放到市場來穩定價格和保障供給。
最後,要實現農業科技研發示範建設協同發展新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在於農業科技,針對河北地區農業生産率相對較低的現狀,河北省各級政府、園區、企業可依託相關項目平臺,結合河北農業需求導向,與京津地區國內頂尖的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研究,創新供給,加快成果轉化落地,進而發揮示範帶動效應,支撐京津冀區域現代農業調結構、轉方式。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