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産資訊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蘋果賣出蘿蔔價 黑龍江哈爾濱市民歡喜果商愁

2016年11月23日 10:48 來源:哈爾濱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超市裏的國光蘋果零售價每公斤不到3元錢。

  學府路277號,是龍江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每天淩晨至中午12時是這裡最忙碌的時候,全國各地的果菜被批發商拉到這裡,然後另一批商販又把這些果菜送到全省各地。

  今年,這個忙碌的批發市場,展現著水果市場最為劇烈的變動:蘋果價格幾乎降到近10年來最低,橘子、梨、香蕉也較去年下跌20%至30%。在零售端,“早市通”邱阿姨感覺水果“便宜得不像樣”:“以前早市蘋果都得每公斤10—12元,今年最低每公斤4元的蘋果品質也不錯;南果梨,往年最差的6元1公斤,今年最貴的也就這個價,散市時兩三塊錢1公斤還能隨便挑……”

  這個冬季,橘子、蘋果、梨、香蕉等大眾水果,終於罕見地同“兩元檔”的大白蘿蔔站到了同一陣營。

  普通市民感受大眾水果價格跳水的時候,上游的果商和果農正感受水果市場的陣陣寒意。“現在批發市場上賣得一點都不好,人也比往年少太多。”張麗是哈達最大蘋果銷售商,賭博,是她和同行在形容眼下處境時不約而同用到的詞彙。

  去年賠錢今年還得接著做——

  哈達最大蘋果商:我就像坐在賭桌上

  30年前,張麗的母親開始做蘋果批發生意,15年後張麗加入進來。2010年後,張麗把蘋果收儲版圖從遼寧、山東延伸至陜西、甘肅、新疆後,她家蘋果年銷量由50萬公斤左右迅速暴增至200萬公斤,一躍成為哈達批發市場最大的蘋果銷售商。

  每年10月至11月中旬,張麗追逐著各地蘋果成熟的節令,輪流飛赴全國各大産區大批量收購蘋果,並在當地租下冷庫存儲。在接下來的半年消費旺季中,這些蘋果除少量就地轉手外,大多數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哈爾濱。

  行業變化莫測,多年來張麗已習慣將水果價格起伏不定當成常態。但去年市場突然變局,還是讓她始料未及。

  2014年蘋果主産區遭災減産,全國蘋果收購價節節攀升。去年蘋果上市季,果農延續之前行情待價惜售,收購價由此被人為抬高,山東優質紅富士最貴時一箱批發價近200元……果商被迫砸入大筆資金展開前期收購。但出人意料的是,當年底的銷售旺季,高價果在零售市場遇冷,果商積壓的蘋果根本賣不動,只能賤價處理。

  這個蘋果銷售季以“99%的果商都賠錢”告終。這種情況,在業內罕見。

  “不少人負債纍纍。”張麗是賠錢果商之一。見多了水果市場的風雨,她形成了一套寵辱不驚的從業哲學:“做生意有賺有賠,去年沒賺錢今年還得接著做。賠一次就不做了,那就永遠沒有賺的機會。”張麗今年沒減少收儲量,依舊是200萬公斤。

  “這行就像做期貨,我就像坐在賭桌上,只能押寶。每年前期蘋果收多收少,很難根據預判後期市場情況來決定。”剛結束山東的收儲,張麗就馬不停蹄飛到了新疆。11月,阿克蘇糖心蘋果開始上市。糖心蘋果近兩年在冰城頗受歡迎——在不確定的市場裏,她得豐富産品類型。

  蘋果價格降到10年來最低的背後——

  産能無序擴增水果消費結構變遷

  蘋果價格幾乎降到近10年來最低,橘子、梨、香蕉也較去年下跌20%至30%……今年,水果市場迎來了最為劇烈的變動。

  張麗對銷售預期的不確定,除了蘋果本身供給多寡,還有其他品種水果的“挖墻腳”——近兩年,冰城人水果消費格局一直處於變化中。

  “紅提、芒果、櫻桃等小眾和精品水果銷量一直在上升,年增幅大約在10%左右。”哈達果菜批發市場副總郝濱生發現,選擇的多樣性讓哈爾濱人對蘋果、橘子、梨、香蕉等大眾品種不再情有獨鍾,轉變的方向很難琢磨。他舉例,去年同期小眾水果冬棗在哈達批發市場日銷量約120噸,今年卻猛然增到150噸。

  對終端的消費者而言,每天的水果食用量是一定的,這種多吃點,那種就會少一些。

  一起擠壓大眾水果市場空間的,還有進口高端水果。近兩年,我國大幅降低進口水果的關稅,並放開進口品種限制,尤其是對美國、菲律賓等國家水果的限制陸續取消。“像榴蓮、芒果、山竹等熱帶水果以前高不可攀,現在很多人也都能吃得起。”張麗説。

  但大眾水果價格何以跌至近年新低?諸多果商們總結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兩種:其一,今年各大産區水果普遍豐收,尤其是蘋果打破了往年陸續上市成熟的慣例,幾乎同時上市;其二,我國水果出口份額減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水果産量為26142.24萬噸,出口總量為289.05萬噸,出口量不足1%,大多面向東盟、俄羅斯等中低端市場。以蘋果為例,2015年我國蘋果産量3849.1萬噸,出口量83.3萬噸,相較2014年只減少了4%——與龐大的産能基數相比,水果出口量只是鳳毛麟角,其小幅減少也很難對國內水果價格産生明顯影響。

  張麗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産地。近年來,全國水果産業缺少整體規劃,甘肅、山西、陜西、遼寧等主産區不斷擴大蘋果種植面積,全國年産量從2003年的2100萬噸增至近年4000萬噸左右,十餘年間增長近1倍。這麼大的産能,市場未必全能消化。

  即將結束全國收儲,張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手頭200萬公斤蘋果,每公斤只要少賣兩角錢,她的損失就是40萬元。事實上,由於去年賠錢,張麗認識的果商中約三分之一的人今年已不再收果。

  半數蘋果沒人收,火晶柿子爛地裏——

  早市攤販跑到産地直接採購

  在2100公里外的蘋果産區陜西合陽縣知堡鄉,村民依舊在期待果商的身影。

  往年此時,地裏的蘋果大多已經出手,但現在還有一半找不到銷路。65歲的蘋果種植戶黨根讓有些慶倖,在中秋節前後,他家5畝紅富士全部賣掉了。“當時上市的蘋果少,70果(蘋果直徑)地頭價一公斤賣到4.8元。現在,價格都壓到一公斤2.4—3元,來收購的果商還是不多。”

  他告訴記者,如今種蘋果套袋費、人工費、肥料錢等成本不菲,蘋果地頭價每公斤2.4元基本不賺錢,但要是惜果不售,以後恐怕會賠錢。黨根讓也是當地的蘋果代辦人——外地果商通過他採購村民的蘋果。最近,總有村民往他家裏跑,希望有果商收購時能優先引介。

  尹訓發是近期到合陽縣收果的外地果商之一。他是哈爾濱市道裏區顧鄉區域早夜市的零售攤販。幾年前,尹訓發繞過哈達批發市場,直接來到陜西合陽縣、寧夏中衛縣等蘋果産區採購。他每年秋天在産地採購兩車蘋果(每車約28噸)發回哈爾濱,然後租下冷庫,這樣就可以賣上大半年。

  “蘋果每公斤2.6元從合陽縣收購,到哈爾濱成本價達4.4元左右。”尹訓發衡量過,從哈達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商還要中間加價,現在平價水果超市遍佈大街小巷,今年水果零售價普遍較低,早市零售攤二次加價後很難有競爭優勢。像他一樣,不少零售攤販選擇繞過張麗這樣的批發商,自己到産地採購水果,“僅顧鄉康安四道街早市,我知道的就有4家。”他説。

  與蘋果種植戶相比,常堡鄉一些柿子種植散戶日子更不好過。

  火晶柿子無人收購。因為不是主産區,採購商不願來,現在價格已降到每公斤0.8元。“農戶要是雇人採摘柿子,一天只能採摘200公斤,人工費都得100多元,比採摘下的柿子身價都貴。”尹訓發説,此前當地農戶還將柿子採摘下來做柿子餅,但今年柿子餅也賣不上價,農戶乾脆就任由柿子挂在樹上,然後落地爛掉。

  今年貨款回款慢了很多,“已經頂不住”的張麗開始在朋友圈催款了。資金鏈緊張,她也需要儘快給供應戶結賬。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鳳梨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台灣網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