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藍灰到姹紫嫣紅——從穿著看西藏自治區民主改革50年輝煌成就
服飾向來是時代變化最明顯的標誌,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明證。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輝煌成就,可以在人們的衣著變化上尋找最直白的詮釋。
資料圖片:圖為打扮時尚的高原婦女。 記者 次旺 攝
民主改革以前,生活在西藏的廣大人民群眾過的是食不果腹的日子,穿著上不要説有什麼講究,就是基本的蔽體衣服也少有。“我們小時候非常盼望過年,因為只有過年,家裏才有可能給做件新衣服,平時穿的都是阿媽改過的舊衣服,補丁摞補丁,就這樣,兄弟幾個還要輪流穿。”家住乃東縣澤當鎮的白瑪卓嘎老阿媽這樣告訴記者。
“以前,人們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十分單調,拿穿著來説,大多是灰色的土布和卡其布做的工作服,條件好點的能用氆氌做點黑白相間的衣服,式樣也單一。”白瑪卓嘎説。在她的記憶中,黑、灰、藍是當時人們衣服的基本色調。和白瑪卓嘎有同感的還有扎西羅布老人,“那時候一件衣服從新到舊,常常是你穿過後我來穿,穿到衣服很舊,也捨不得扔掉。”扎西羅布説。
50年來,隨著自治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衣著的要求也已從禦寒遮體向美化生活、裝點人生轉變,衣服的顏色更是五彩斑斕、姹紫嫣紅。
談起現在的穿衣,白瑪卓嘎興致高漲。“不光是年輕人,就是我們這些老年人著裝也由原來的‘一衣多季’轉向‘一季多衣’了。特別是前些年流行的做衣服已經不時興了,人們大都去買成衣、選名牌。”
資料圖片:2008年8月26日,西藏日喀則地區群藝館的藏族老阿媽在展示後藏婦女服飾。新華社記者 索朗羅布 攝
“百花齊放了,衣服也相對便宜了,買衣服就只是一個選擇問題。”某機關幹部王丹對衣服的選擇有著自己的見解。與80年代動輒要花費一半的月收入買一件稱心的衣服相比,90年代購買一件衣服的花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明顯變小。
“現在不一樣了,人們普遍追求穿著有型、質地精良、款式新穎的品牌服裝。年輕人注重服裝的新潮、時髦、體現個性化,中年人注重服裝的質地款式,老年人注重服裝的舒適、隨意,高薪階層更青睞服裝的名牌和高檔。現在,我們很多人已經開始在網上選購自己喜歡的新衣了。”王丹告訴記者。
如今,漫步街頭,你只要留心觀察,穿著國內知名品牌服飾的人是觸目可見。“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對著裝的追求已經轉向個性化、多元化。人們開始不再盲目地追隨‘流行’,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衣著打扮。”羅蒙專賣店李先生説到。
出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桑日縣絨鄉程巴村拉巴老人談起衣著可謂感慨萬千:“以前人們一年到頭只有一件衣服可穿,春天的襯褂到了夏天把袖子挽起來當成褂頭穿,秋天又可以當成外套穿,冬天再把它當做內衣穿。破了補一補,破得不能補了、沒法補了還捨不得扔,扯成布條布塊做鞋用。現在村裏人穿衣服和城裏人一樣,啥時髦穿啥。”(李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