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太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航太員和進行載人航太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2005年是我國返回式衛星成功發射30週年,截至9月,我國已經成功發射22顆返回式衛星。利用返回式衛星開展的科學試驗成果,已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很多領域廣泛運用。
1979年,遠望1號航太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太測量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形成先進的陸海基航太測控網,由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陸地測控站、4艘遠望號遠洋航太測量船以及連接它們的通信網組成,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1985年,我國正式宣佈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截至目前已將27顆國外製造的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太器打下了基礎。
1990年10月,載著兩隻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衛星升上太空,開始了我國首次攜帶高等動物的空間軌道飛行試驗。試驗的圓滿成功,為我國載人航太器生命保障系統的設計以及長期載人太空飛行獲得了許多寶貴數據。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太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太工程由神舟號載人飛船系統、長征運載火箭系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船發射場系統、飛船測控與通信系統、航太員系統、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系統等組成,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太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國先後4次成功發射神舟一號至四號無人飛船,載人飛行已為時不遠。
2003年10月1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並首次進行多人多天飛行試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