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遠望三號10月31日電(記者王玉山)南太平洋海面上,遠望三號測量船在月光下徐徐前行。脆亮鈴聲乍然響起,劃破了海面的平靜。
“2小時準備!”時針指向北京時間10月31日15時15分。5個小時的時差,使得這片海域與北京晝夜相隔。
“注意:通信、調度人員就位!”“注意:通信設備開機,溝通船內調度!”“注意:各機房人員就位”……
一聲聲命令接連發出。剎那間,這艘重逾萬噸、長近200米的龐然大物“興奮”起來。再過2小時,遠望三號測量船將對嫦娥一號衛星發出點火指令——“嫦娥”奔月,在此一舉。
時間一分一秒飛逝而過。“1小時準備”“30分鐘準備”……
涌動的海水輕輕拍打船舷的聲音,在這靜謐的夜裏顯得愈發清晰。船體兩側的減搖鰭將船牢牢穩住。浩瀚無垠的大洋上,遠望三號船燈火通明。
船控制中心。早已到來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主任饒順和,緊緊盯著監視螢幕上一個個數據參數。負責測控實施的年輕副船長劉峻鎮靜地坐在監視臺前,井然有序地調度指揮著。
中心機房。20多名身著天藍色防靜電服的工作人員在這裡緊張忙碌地操作著,電腦螢幕上顯示著各類不停變換的數據。
USB機房。這裡是全船測控的核心地帶。年僅26歲的主操作手張志寶右手緊握胸前的操縱桿,左臂向前伸開,五指壓在桌面上隨時準備切換按鈕,時刻準備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捕獲目標。
衛通機房。機櫃上數百個紅、黃、綠色的亮點不停閃爍。監視螢幕上,衛通天線穩穩指向天穹,與北京飛控中心的信道已成功建立。
駕駛室。副船長蘭秀凱站立在導航雷達螢幕前,嚴密監視著船體前進的航向,身邊的航海員按照他的密碼進行著各類操作。
主機電站。作為全船的動力中心,這裡的溫度晝夜都在40攝氏度以上,噪音超過100分貝。“老軌”在發電機控制屏前不停地來回踱步,比對著各種儀錶的參數。在航海界,所有的輪機長有一個統一的名字——“老軌”。遠望三號船的“老軌”叫黃瑞傑。
“10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時間在這一刻仿佛觸手可及。
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來臨。
“長江三號發現目標!”主操作手張志寶的報告聲突然響起。
“衛星遙測數據送出!”
“USB發上行載波!”
“長江三號雙捕完成!”衛星旋即被雷達死死“套牢”。
“長江三號跟蹤正常,遙、外測信號正常!”調度員劉肖純的聲音短促而清晰。
一組組數據在遠望三號測量船和嫦娥一號衛星間飛速傳遞。
“軌控成功!”——13分鐘的時間讓人感覺竟是如此的漫長,嫦娥一號按預定方案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顯示屏上,仰角數值在急速地變小,5度、3度、1度,USB雷達天線一直穩定地跟蹤著衛星。
17時54分,“長江三號跟蹤結束!”
“嫦娥”從此奔月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