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難入園難入院難 代表委員求解育兒三大難

時間:2011-03-09 10:33   來源:新華網

  “不改變現狀,誰願意做兒科醫生?”

  “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在衛生服務領域,兒童醫療正陷入尷尬苦境——優質兒童醫療資源匱乏,綜合性醫院兒科漸漸萎縮,兒童藥物嚴重不足,兒科醫生正逐漸撤離崗位。據統計,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和首都兒研所門急診人數佔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兒科就診量的46.5%。

  “醫院的哪個科室賺錢就發展,哪個科室不賺錢就萎縮。如果不改變這一大背景,誰願意做兒科醫生呢,做外科醫生不是很好嗎?”李鈾委員直言,如果醫院院長要更多考慮如何給幾千人發工資,醫生開處方時想的更多的是工資,醫院的公益性就無法體現。

  “孩子關係到國家未來、民族希望,兒童醫院建設更應納入各級財政,重點扶持,完善補償機制,而不是完全推向市場。”李鈾説。《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日前發佈,明確了五項改革重點任務。對此李鈾表示,內部運營機制的改革內容較多,但更應明確政府與公立醫療機構的關係。

  李鈾表示,首先要進行系統的衛生規劃,摸清醫療資源情況,明確在現有醫療資源中如何體現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其次,更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其中包括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農村鄉鎮衛生院。“老百姓如果不願意選擇基層醫院,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很難解決。”

  長期從事基層臨床醫療工作的娘毛先代表對此感觸頗深。她説,醫療衛生資源總量小、分佈極不平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半徑大、能力弱是西部省區的一個共同特點,青海的情況尤其突出。青海省有六個民族自治州,州府距離省會西寧都在300公里以上。農牧民群眾特別是農村牧區兒童到省城去求醫看病,動輒要奔波上千公里,看病成本數倍于內地。而對醫務人員來説,平均服務面積達90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3倍,日常的兒童防疫、接種工作壓力巨大。

  她認為,緩解西部孩子特別是農村牧區兒童的求醫難,國家要下大力氣建設省級綜合醫院為中心、覆蓋全省縣級醫療機構的遠端醫學協同服務診療系統及醫學教育平臺,同時還要從健全保障制度著手,加快推進鄉村醫務人員隊伍的建設。

  “要儘快加強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品質和水準。政府要對設施設備、人才隊伍建設給予更多專注,把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基層控制住,同時,各個城市之間要相互配合和協調,形成立體網路,這樣改革才能逐漸走上正軌。”李鈾委員説。(記者舒靜、崔靜、馬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