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21日安全降落在美國肯尼迪航太中心,太空梭成為歷史名詞。這一天,被太空梭毀譽參半的名聲和沉重財政負擔所牽絆的美國航太局終於可以“如釋重負”。
30年投入約2000億美元,太空梭長期被一些人批評為勞民傷財之舉。然而,太空梭為人類探索宇宙立下功勞,成為“美國”和“科技”的代名詞。付出了代價,獲得了名聲,也取得了成績,太空梭之於美國,應是“功成身退”。
對太空梭,美國人既有批評,也有留戀,其情感之複雜難以言表。忍痛告別太空梭,則可以看出美國航太戰略思路的調整:卸下重負,和過去了斷,給未來多一份投入。
首先,在載人航太領域,美國和俄羅斯“二重唱”的時代已告結束。中國、日本、歐洲迅速崛起,連印度也在躍躍欲試。許多國家都在考慮研發更新、更實用的飛船類太空運輸工具。這多多少少對美國航太發展戰略有所影響。畢竟,航太項目要有可持續性,既要為政治服務,也要為社會經濟服務,美國也不例外。
其次,美國載人航太一時的收縮,是為了日後更好的擴張。卸下太空梭巨大財政包袱的美國航太,可輕裝前進,將更多資源用於火星探測、小行星探測、深空探測等頗具雄心的項目,從而為創造新奇跡打下基礎。
此外,太空梭退役,美國可以全力以赴地開發新的技術和運載工具,以便以較小代價確保其太空優勢。比如,美國正在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並計劃在2015年以後投入使用。與太空梭相比,飛船技術相對簡單,花錢少,風險小。
最後,太空梭的退役,凸顯了航太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美國載人航太的“斷檔期”,美國宇航員可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往來國際空間站。在許多大型航太項目中,一個國家憑一己之力,已很難實現“包羅萬象”的宏大目標,而國際合作除了資金有保障外,技術上也可取長補短,何樂而不為?
“我們來自何處,去向何方?”面對未知與浩瀚的宇宙,人類總在不停地發問。太空梭擔負的是人類探索未知、尋找答案的使命。它雖然將走入博物館,隨之帶走所有的毀譽與疑慮,但人類探索宇宙的光榮與夢想將會延續。
太空梭沉重的腳步停止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卻並未放慢。 (記者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