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中秋節  >   要聞

【網路中國節】港澳臺這樣過中秋

2017年10月04日 11:14:0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香港澳門臺灣三地,既時尚,又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中秋佳節,當傳統與現代碰撞,會産生怎樣的火花?  

  香港:花隨月影舞霓裳

  中秋佳節,香港舉行綵燈會。圖片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中秋期間,香港會舉行中秋綵燈會,讓遊客與市民歡聚同慶佳節。維多利亞公園的中秋綵燈會規模最大,豐富節目包括綵燈展覽、傳統技藝表演、遊戲攤位及燈謎競猜等。今年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的綵燈展覽,以“花隨月影舞霓裳”為主題,展現花仙在中秋圓月下翩翩起舞、泛起漫天花瓣的景象。另外,新界的沙田公園、青衣公園也會舉行綵燈會。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傳統習俗之一。圖片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傳統習俗之一,源於19世紀,傳承已逾百年。最初為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鑼鼓聲中,近300人舞動著長達67米的巨大火龍穿梭大街小巷,平日寧靜的小巷變得火光閃爍。以往巡遊結束後,村民會烹煮大鍋粥慰勞健兒,時至今日,“龍粥”已變為簡便的“龍餅”,即用紙袋裝著的合桃酥、雞仔餅、老婆餅和嚤啰酥,並附有祈求平安的“龍香”。

  2011年,香港大坑舞火龍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圖片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2011年,香港大坑舞火龍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中秋的舞火龍活動,從傳統的三天延長到四天,讓中秋氣氛更加濃厚。

  香港月餅花樣繁多。圖片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在香港過中秋,還可以嘗嘗新意不斷的月餅。紅白蓮蓉的蛋黃月餅,是香港月餅的招牌産品。一盒雙黃白蓮蓉月餅從準備到上桌要花費近3個月的時間:神聖的拜神開爐、漫長的煮蓮蓉、精細的手工包餅和適中的火候炙烤,經過一道道複雜工序後,噴香可口的雙黃白蓮蓉月餅才正式亮相。

  除了傳統的蓮蓉月餅,香港還有世界首創的冰皮月餅。港産月餅口味多多,還包括充滿道地風味的芝麻豆花、香滑奶茶,名貴的黑松露菌、法國鵝肝,以及用上軟心餡料的流心月餅。

  澳門:迎月賞月追月 自製月兔燈籠

  資料圖:市民和遊客在澳門議事亭前地觀看中秋節燈飾。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中秋節前,澳門大街小巷都會挂上色彩繽紛的燈籠,迎接佳節的到來。中秋節寓意團圓,澳門人很重視這個節日,親朋好友之間會互贈月餅祝賀。

  澳門人“鬧中秋”,要從中秋前夜至中秋翌日熱熱鬧鬧地鬧上3天。在澳門的民俗中,中秋前夜叫做“迎月夜”,中秋當日叫做“賞月夜”,中秋節翌日叫做“追月夜”。在中秋節的晚上,家人相聚一起吃團圓飯,飯後到戶外賞月。大人拿著月餅水果,小孩提著燈籠,一家人扶老攜幼地前往湖邊、公園或海灘等地,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共用天倫之樂。

  澳門特區政府會舉辦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世遺景點鄭家大屋在國慶中秋假日期間設“中秋燈謎會”,猜中燈謎可獲贈燈籠。中西藥局舊址將舉行多場“品茗活動”;葉挺將軍故居將舉行“自製月兔燈籠工作坊”。澳門博物館于中秋節當天(十月四日)舉行四場“留聲話當年——講故事活動”,向公眾及遊客講述與澳門歷史古跡相關的小故事。

  臺灣:博餅吃柚子烤肉

  博餅是極具閩臺特色的中秋活動。圖片來源於臺灣觀光部門網站。

  “你一秀,我二舉;你四進,我三紅;你對堂,我狀元啦!”熱鬧的博餅歌與清脆的骰子聲一起,成為臺灣很多地方農曆八月的背景音。一個個團桌中間擺上大瓷碗,參與的人們相繼投下骰子,期待自己能夠擲出幸運的“狀元插金花”組合。

  “博狀元餅”又稱“博狀元”或“博中秋”,俗稱“博餅”,是閩臺地區一種中秋佳節應景的民俗娛樂活動,屬於民間盛行的“博戲”,相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有些地方則稱為“奪狀元餅”或“搶狀元”。狀元餅則是由酥油麵皮、豆沙餡作成薄薄的餅身,口感良好。

  中秋時節,臺灣民眾喜愛吃烤肉。中秋前一週左右,臺灣家庭會準備燒烤用品:烤肉架、烤肉夾、烤肉醬、刷子、煤炭、小瓦斯罐……成套成套堆成小山。中秋當晚,有人在商店騎樓下燒烤,有人在樓群或小區門前集體燒烤,有的則在自家客廳或空中陽臺燒烤,處處飄烤肉香。

  吃完烤肉再品嘗解膩的柚子,柚子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討了個“彩頭”。

  在臺灣,中秋節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著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構成一幅溫馨可愛的畫面。(綜合自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臺灣觀光部門網站、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