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  >   中國聲音  >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聯合宣言(全文)

2014年05月19日 23:1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聯合宣言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邀請,哈薩克共和國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于2014年5月19日至21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以下稱亞信)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第四次峰會。

   習近平主席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上海舉行正式會談。兩國元首高度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以下稱雙方)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各領域合作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一致認為兩國政治互信、戰略協作、務實合作和人文交往均處於歷史最高水準,重申進一步深化中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是兩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於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雙方聲明如下:

  

   雙方決定,遵循2002年12月23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6月13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關於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2013年9月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以及其他雙邊條約、協議的精神和原則,進一步加強政治互信、推動互利合作、鞏固睦鄰友好,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雙方將保持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密切交往,就雙邊關係和國際及地區重大問題定期交換意見,促進兩國全面交流與合作。

   雙方重申,不從事任何有損對方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活動;不同第三國締結有損對方主權和安全利益的條約;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國內法規定,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團體在本國領土上從事損害對方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活動。

   二

   雙方指出,中哈兩國都處在發展的重要階段。雙方願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實現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雙方高度評價中哈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和中哈合作委員會及其下設各分委會在推動雙邊合作方面發揮的協調和指導作用,高度重視在中哈實業家委員會框架內開展務實合作,願進一步加強在上述機制框架內的合作。

   雙方一致認為,經貿合作是中哈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對兩國經貿合作的政策規劃。

   雙方將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共和國2020年前經貿合作中長期規劃》,優化雙邊貿易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産品和高技術産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雙方將繼續採取促進貿易發展的舉措,努力實現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400億美元的目標。

   雙方將進一步擴大相互投資,鼓勵為實施互利的大型經濟合作項目提供融資支援。

   中方將支援哈方舉辦2017年專項世博會。

   雙方將繼續在雙邊貿易統計、智慧財産權保護、教育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為促進雙邊貿易發展創造便利條件。

   雙方支援兩國金融機構繼續努力,為擴大兩國貿易、投融資領域本幣結算和使用創造條件,推廣跨境銀行卡支付業務,加強在金融監管領域的專業合作。

   雙方認為,能源領域合作對發展雙邊關係具有戰略意義,決定發展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能源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將確保油氣田勘探開發合作嚴格按照雙邊協議有序進行。

   雙方將做好中哈原油管道擴建和投産運營工作,早日實現滿負荷運作;加快實施中哈天然氣管道一期擴建(C線)和二期(別伊涅烏-巴佐伊-奇姆肯特)建設,以及阿特勞和奇姆肯特煉化廠現代化改造項目建設。

   雙方鼓勵和支援兩國企業在油氣工業配套和服務設施生産等新項目上開展合作。

   雙方將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領域合作,積極探討新的合作項目。

   雙方將在發展替代能源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儘快落實已商定的合作項目。

   雙方將積極開展電力等領域合作。

   雙方決定繼續推動跨境鐵路和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邊境口岸、海關、檢驗檢疫合作,加快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口岸通行能力;採用先進的設備和管理方法,提高口岸通關監管效率。雙方將共同努力,儘快實現都拉塔-科裏扎特口岸向第三國開放。

   雙方將繼續開展農業領域合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為雙邊農産品貿易創造有利條件,加強農作物種植、畜牧養殖、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機械、農産品加工等領域的技術經驗交流。

   雙方將確保巴克圖-巴克特口岸中哈農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運作,共同研究在其他口岸推廣該“綠色通道”,並研究商簽《關於在邊境口岸開通中哈農産品通關“綠色通道”的協議》。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