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

2017年12月06日 14:49:09來源:光明日報

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

——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探尋數字經濟發展路徑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方莉 楊舒

  初冬的烏鎮,散發著千年水鄉的意蘊,閃耀著網際網路思想的光輝。 

  “用5G技術下載一部6GB的高清電影,只需不到2秒。未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5G連接。”在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華為5G預商用系統成為第一個被發佈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細細數來,無論是華為5G預商用系統、微軟小冰、摩拜無樁智慧共用單車等科技成果,還是它們背後的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其實都是當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本屆大會以“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開放共用——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增進共識,深化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交流合作,讓網際網路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數字經濟會給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帶來哪些變化?又將釋放出怎樣的澎湃力量?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支付靠刷臉,優惠靠顏值,簡直太有趣了。”12月5日,在本屆大會亮相的天貓無人超市,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體驗。當消費者掃碼、刷臉進店後,無人超市可自動進行身份審核和結算意圖判斷。消費者只需要走進購物通道的智慧支付區域,就能完成“刷臉購物”體驗。

  “無人超市不只是刷臉,還要結合數字化、人流、商品流和零售場景,使其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這是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不斷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説。

  來烏鎮參會的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第一視頻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力軍等人都注意到,今年會場的很多服務環節都實現了數字化升級,比如車牌的自動識別、人臉識別,用手機掃碼可以預約導覽車、點餐等。

  馬化騰説,這些都是我國近年來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體現,細小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實惠。張力軍表示,數字經濟越來越成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讓我們充滿了創新的動能。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技術創新中的一名先驅者,中國數字經濟給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變化。”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副總幹事王彬穎説。

  如今,很多人習慣出門騎共用單車,逛商場用移動支付。以網際網路進行融合創新的數字經濟,正在不斷形成新的業態,催生新的消費熱點,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

  “10年前,如果我問一個美國人是否認識一個中國品牌,他可能會説青島啤酒,僅此而已。但現在事情開始改變,他們知道阿里巴巴,對中國的認識越來越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夫歐倫斯表示。

  大會4日發佈的《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網民總數達38.9億,普及率為51.7%,其中,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居全球第一,中國網際網路綜合發展水準位居世界第二。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將進入快車道。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時光流逝,曾經的輝煌成了永恒的過往,但文化並沒有消失,網際網路會為其傳承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3D列印的兵馬俑,多視角欣賞的數字敦煌壁畫……在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國家文物局展出的“讓文物活起來”系列産品,吸引了很多人圍觀。“網際網路與文物教育、旅遊、製造業等産業的融合,既能夠更好地傳承創新傳統文化,也能夠促進相關産業發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説。

  博覽會上展出的騰訊覓影項目,則是騰訊開發的第一個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産品。“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讓機器篩查和分析醫學影像,來輔助診斷。”馬化騰説,目前該項目在食管癌篩查上的準確率已經超過了傳統的篩查手段。

  如今,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數字經濟,正日益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産業結合起來,釋放出巨大力量。正如馬化騰所説,“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是融合而不是替代”。

  “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非常關鍵的因素。”小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軍説,發展數字經濟就是要讓網際網路與各行各業相結合,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把網際網路的經驗、方法論、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就是一種創新驅動的結果。

  在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看來,以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技術,讓實體經濟行為可數字化,線上和線下相互打通,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融合的前提就是數據化。”獵豹移動公司首席執行官傅盛認為,物理世界的數據化是傳統行業真正轉型的一個核心,用更多的人工智慧獲取更多來自産業的數據是關鍵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本質屬性。”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徐麟説,要推進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融合創新,加強資訊技術的國際合作,集聚創新資源,厚植創新土壤,共同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共搭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古老的烏鎮有“百步一橋”之説。如今,網際網路也成了烏鎮的標誌。有形的橋和無形的網際網路,二者同樣互聯互通,連接著歷史和未來,連接著生活與生産。

  在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會上,摩拜無樁智慧共用單車成了年度代表性的成果。“科技創新和共用沒有國界。”摩拜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曉峰説,無論是在雪梨,還是在上海,摩拜都能讓用戶隨時隨地解鎖用車,完成兩三公里的短途出行。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地球村”裏,互聯互通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未來世界很小,大家會形成一個小的‘地球村’,在這個彼此非常靠近的世界,大家的命運連在一起,整個世界會更加熱鬧。”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

  然而,世界經濟論壇行業負責人兼管理委員會成員謝麗爾馬丁提到,數字經濟已經不是整個經濟中一個孤立的小部門,在轉型過程當中,我們面臨巨大的機遇,也面臨著重要的挑戰和問題。

  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説,數字增長所帶來的成果沒能公平地在各地進行分配,在一些創新型國家中,數字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在一些偏遠地區,人們無法參與到數字化的發展中來,正面臨增長的困境。

  “我們非常依賴網路,但網路保護依舊不夠,網路恐怖主義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卡巴斯基實驗室創始人和主席尤金卡巴斯基説,我們應開展國際合作,改進監管,打擊複雜的國際網路犯罪行為,讓網路空間變得更安全。

  對此,徐麟建議,要始終堅持普惠包容發展,推動數字經濟的共建共用,縮小數字鴻溝;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監管新模式,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打造公正合理高效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深化網路安全合作,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合力打擊數字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千年運河在古老小鎮平靜流淌,數據洪流卻在無聲中奔騰激蕩。

  盛會雖落幕,但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聲音越發響亮。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06日 10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