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  >   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最新消息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2017年06月05日 19:10:14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首次在國際場合提出這一理念,向世界昭示中國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願景,把中國追求“綠水青山”與踐行一個大國應有的承諾與責任聯繫在一起。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漸為國際社會所關注。濫伐森林、水土流失、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現象,無不昭示著保護環境的必要性。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積極履行國際職責和義務,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

  發展低碳經濟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政府言出必行,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並付諸實際行動。“十二五”以來把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産生活方式。積極採取強有力政策行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十二五”碳強度累計下降了20%,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17%目標任務。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12%,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11.4%的目標。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沒有增加,有國際輿論認為主要是中國作出了貢獻,因為中國的二氧化碳增長緩慢,煤炭消費大大減少。“十三五”規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目標是能耗的強度要下降15%,碳強度要下降18%,非化石能源的佔比要達到15%,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增加森林蓄積量的目標。

  不僅如此,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的會議上還宣佈,2017年中國將要啟動全國的碳市場。此前,中國已經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市場的試點工作,做到了有機構、有地方立法確定配額,建立配額的分配辦法,以及核算報告、核查的體系,建立了交易規則,完善了監管的體系和能力建設,基本形成了要素完善、特點突出、運作平穩的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截止到2016年9月,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配額現貨累計成交量達到1.2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超過了32億元人民幣。這些進展彰顯了中國以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都受到國際輿論的持續關注。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積極參加聯合國進程下的國際談判。在履行國際公約推進全球綠色發展方面,中國率先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先後向國際社會承諾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和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以強有力的政策行動,探索低碳發展道路。超額完成《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含氫氟烴(HCFCs)第一階段淘汰任務,累計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約佔發展中國家的50%。在《斯德哥爾摩公約》26種受控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中已全面淘汰了17種的生産、使用和進出口,三個行業二噁英排放強度降低超過15%。積極建設性參加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國還作為首批簽約國簽署並批准《關於汞的水俁公約》。

  利用高層互訪和重要會議推動談判進程是中國政府又一實際行動。中國本著“互利共贏,務實有效”的原則推動與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國家機構的務實合作。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批准、生效的整個過程中,中國政府做出了關鍵性的重要貢獻,使《巴黎協定》成為歷史上批約生效最快的國際條約之一。《巴黎協定》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就是確定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這和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實現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理念、戰略、政策措施都是一致的,説明中國政府所確定的長期發展的目標戰略既符合世界潮流,也在其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促進作用。目前,落實《巴黎協定》的後續談判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鞏固、保持和發揚巴黎氣候大會和巴黎氣候談判形成的氛圍,切合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大會上提出的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需要各個國家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追求合作共贏。

  中國除了與發達國家加強合作,還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積極支援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十二五”以來中國政府累計投入了5.8億人民幣為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物和設備的援助,對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政策規劃、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援,並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培訓1000名應對氣候變化的專家和官員。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必須站在中華民族福祉和人類長遠發展的高度,切實把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建設美麗中國、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展現出中國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大國擔當的責任意識。(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劉國新)

[責任編輯:張麗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