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最新報道  >   正文

深圳原創《人文頌》在臺灣“高山流水遇知音”

2014年08月18日 14:13:00 來源:台灣網娛樂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聞弦歌而知雅意”——《人文頌》拉近兩岸距離,激發臺灣同胞共鳴。共鳴,不僅在於音樂作品的魅力,更在於溫暖思想的魅力、人文關懷的魅力、中華文化的價值與光輝

  “有一種學説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

  《人文頌》臺灣巡演音樂會,在天籟般的合唱聲中開啟,60分鐘裏,《人文頌》緊扣儒家文化核心要義,以“仁、義、禮、智、信”為五個樂章,並綴以序曲與尾聲,用音符、樂章和人聲描摹出一幅和諧雅致的中華文化景觀,把“仁”的寬厚遼闊、溫暖包容,“義”的義薄雲天、勇往直前,“禮”的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智”的如水之盈、清明空靈,“信”的一諾千金、金石之堅演繹得淋漓盡致,把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光輝,把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傳達給了一衣帶水的臺灣同胞。在尾聲部分,當“仁慈之心,如同大地,包容人類成兄弟。善待他人就像自己,不分種族和地域……”唱起時,那雄渾而又易於傳唱的動聽旋律,唱出了生命的欣欣向榮、人文的源遠流長、心靈的波瀾壯闊,把觀眾情緒點燃並推向巔峰。

  三場音樂會,出現了同樣激動人心的一幕: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場上爆發出了潮水般的掌聲,人們起立、歡呼、鼓掌、喝彩。可以想見,每場都持續5分鐘的掌聲,表達的是怎樣的喜悅與激動、共鳴與熱愛!

  在臺北首演現場目睹臺灣民眾對《人文頌》的熱烈反響後,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人文頌》總策劃王京生百感交集。

  王京生説,《人文頌》不僅是一部音樂作品,更是一部思想作品。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不斷打磨,《人文頌》經過八年打造,經過國際和國內舞臺的檢閱,已成為一部成功之作,《人文頌》在臺演出,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作品的魅力,也展示了深圳交響樂團等深圳、香港和臺灣藝術家的良好素質和精神,演出水準與演出狀態讓人震撼。

  臺灣同胞對《人文頌》的強烈共鳴,讓王京生感慨萬千——“今晚,我置身於臺北,置身在同胞之間,他們與祖國大陸相隔已是半個多世紀。今天,我們在共同欣賞我們民族的優秀智慧,我們民族的偉大思想,所有人都那麼純凈、那麼熱烈、那麼感同身受地為這部作品而感動,這不僅是音樂作品的魅力,而是偉大思想的魅力。如果我們國家有一天,象歌詞所説的那樣‘四海之內皆兄弟’、‘不分種族和地域’,大家都是大寫的中國人,那時,我們中華民族多麼強大!”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用“澎湃”一詞,來形容他對這部作品的總體印象。他説,中國人最講究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深圳以西方交響樂和合唱來表達儒家思想,可以讓年輕一代更深刻的去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郁慕明坦陳,自己會向朋友和家人推薦《人文頌》,覺得這是一部好作品,值得大家“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心靈去感悟”。在他看來,傳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共同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作品來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也可以有其他方式,關鍵是大家要有這個共識,一起努力來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就如同《人文頌》所唱的那樣,讓溫暖思想永如朝陽,不分種族和地域。

  臺北愛樂樂團俞冰清女士是《人文頌》來臺演出的“牽線人”,今年1月,她在深圳傾聽《人文頌》並參加研討會後,和高雄交響樂團團長朱宏昌一起誠邀《人文頌》到臺灣演出。臺北演出當晚,第二次聆聽《人文頌》的她激動不已,“當女聲合唱在舞臺響起時,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籠罩了全身,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不光是我自己,好幾個朋友都被《人文頌》感動得流下眼淚,真正的好作品肯定會撥動你的心弦。”看到臺灣觀眾對《人文頌》的喜愛,她開心地説,“我覺得很驕傲欣慰,這樣的結果説明我們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

  “聞弦歌而知雅意”,《人文頌》贏得了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的共鳴。

  在臺北,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臺北市民張剛賢深情地説:“《人文頌》的演出達到世界級水準。海峽兩岸一衣帶水,我們都是華夏子孫。在這個中華文明走向復興的歷史時刻,《人文頌》這樣的作品出現的很及時。《人文頌》在形式與內容上的中西合璧,可以推動儒家文化精髓的傳播,也可以向西方世界介紹中華文明。感謝深圳為臺灣觀眾帶來一場這麼精彩的演出,《人文頌》有絕佳創意、有人文內涵、有舞臺魅力,這個夜晚讓我終身難忘。這麼好的作品,到哪都能轟動。”

  在臺中,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臺灣著名音樂人余光點評:“演出氣壯山河,又能感受到非常中國的內斂的文化精神,倡導人類大愛與世界和平,給人心靈層次以提升,是一部真善美的大樂章,有非常溫暖的感受。”

  在高雄,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

  臺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評價:《人文頌》很好詮釋了華夏文化博大精深的意涵,是目前最能表現中西文化交融契合的經典作品,更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最佳使者。《人文頌》闡釋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仁義禮智信”,而臺灣人一直以“正直、熱忱、勤奮、友善、包容”的精神聞名,佐證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基因。

  打動臺灣同胞的,不僅是《人文頌》的宏大敘事,還有傳遞著人文溫暖的特別環節。

  在每場正式演出前,樂隊都演奏了美國作曲家巴伯的弦樂合奏《柔板》,以一曲憂傷悲愴的曲調,寄託對高雄氣爆、澎湖墜機、雲南地震等多起災難中遇難者的哀思,讓不少觀眾淚水盈眶。臺灣老兵馮西榮説,“這是兩岸血濃于水的最佳表現!”在高雄演出時,深圳交響樂團還把100萬新台幣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獻。音樂會主持人謝齊心感慨,“音樂可帶給我們溫暖和力量,《人文頌》給高雄人民帶來了最大的溫暖和最大的力量。”

  臺灣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説,歷經長期隔絕,兩岸在文化上存在一定差異,需要互相理解,尤其是情感上的理解。聆聽《人文頌》,會讓人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內在底蘊,這樣的作品就有助於拉近兩岸距離,增進兩岸之間的相互理解。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娛樂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