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最新報道  >   正文

講述為人之本 唱響華夏正音——寫在《人文頌》臺灣奏響之際

2014年08月08日 14: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8日臺北消息 今晚(8日),深圳歷經8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儒家文化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將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奏響。

  海峽兩岸,一衣帶水,同根同源,大音和聲。來自深圳、臺灣、香港的樂團與合唱團將一起登臺,兩岸共唱《人文頌》。

  這一時刻,距離去年《人文頌》于“世界和平日”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奏響,約有300多天。在歷經一年多的修改打磨之後,《人文頌》啟航再出發,將在美麗的寶島臺灣演出三場,兩岸同胞一起傾聽華夏正音。

  “有一種學説源遠流長,五千年文明是它寬闊的河床。一個聖人行走在華夏大地,他告訴人類做人的主張……仁義禮智信,它就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它就是人生的高尚之光。”

  《人文頌》,以音符以樂章以人聲唱響了華夏正音、為人之本,以恢宏交響樂的創意形式,對儒家文化進行時代性、開拓性的詮釋,實現了國際視野、時代精神、民族立場的“深圳表達”,將中華文化的價值和光輝展現在世人面前,歷經磨礪,益發璀璨。

  創意表達:以西方交響詮釋東方智慧

  十幾天前,臺灣《聯合報》、《旺報》和東森電視臺記者來深,提前“探秘”《人文頌》創作歷程與內涵特色。

讓臺灣記者好奇的是,“深圳是一座年輕城市,而《人文頌》從立意來看是一部非常具有歷史人文底蘊的作品,深圳為何會用8年來打造一部文藝作品?”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是《人文頌》總策劃,他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介紹,深圳雖然年輕,卻有著遠大的文化夢想和高度的文化自覺。2006年,《神州和樂》在深圳上演後,他就萌發了用交響樂的形式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想法:借用西方交響樂的形式與表現手法,創意詮釋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展現中華文化的價值與光輝。

  一個創意要轉化為現實,需要時間,需要集思廣益,而核心問題在於,《人文頌》的主旨是什麼?

  《人文頌》,頌的是“人文”,所謂人文,就是以人為本,那麼,人以何為本?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揚其精華棄其糟粕?

  深圳邀請國內外儒家大師、專家學者,先後舉行了三次研討會,經多次論辯、探討,終達成共識——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她有自強的力量、相容的氣度和通達的智慧,而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來自儒家哲學;《人文頌》要提煉出儒家思想中能體現生命的光輝、精神的純潔、民族的生機的精華,而非歌頌儒家的繁文縟節、廟堂莊嚴;以人為本,人應以“仁義禮智信”為本,五常兼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快樂的人……

  《人文頌》唱響“為人之本”——仁義禮智信,並對“五常”進行時代解讀。

  仁,是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博愛、包容;義,是以人為本的正義大道,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正義;禮,是以人為本的和諧之道,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秩序、和諧;智,是以人為本的人生智慧,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智慧;信,是以人為本的生命承諾,對應的現代價值觀念是誠信……

  用西方交響樂表現中國儒家文化,既是溯源又是開新,這個創意大膽的“深圳表達”,是破天荒也是彌足珍貴的,對主創人員而言卻是一個巨大考驗。

  幾年前,市委宣傳部就委託深大、文化局和深圳報業集團各寫了一個本子,在此基礎上,《人文頌》的詞由文化學者藝衡和韓望喜精心創作,歷經幾十次修改,最後的成品只有幾百字,卻典雅靈動、直達人心,意境高遠而深邃。如何用西方交響樂創作《人文頌》,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作曲家王寧六上曲阜尋找靈感;《人文頌》指揮是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張國勇,他從《人文頌》裏聽到了“飽含感情的教導,令人動情的樂感”並將之傳達出去;深圳交響樂團樂隊首席周龍説,“在國外工作了20幾年,我還從沒見過《人文頌》這般新穎的嘗試,驚訝于它能將東方文化與西方形制融合得如此成功。”

  《人文頌》還創新地把五常與五行巧妙對接,用金木水火土賦予仁義禮智信生動的意象——仁者愛人,孕育萬物,何等仁慈,承載萬物,何等寬廣,“仁”照應山川土地,即五行中的“土”;義,照應五行中的“火”,焚燒一切陳腐事物,熊熊燃燒又溫暖人心;禮儀之美,在於儒雅、謙恭、內斂,照應五行中的“木”,和睦如林又生機勃勃;智者樂水,智照應五行中的“水”,有時是一泓清泉,有時是恣肆汪洋,有時是風暴乍起,皆是智慧的自然流露;信是堅毅果敢、一諾千金,照應五行中的“金”,既光芒四射又內斂沉重……

  美國辛辛那提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霍夫曼把《人文頌》比喻為“就像是中國送給世界的一份音樂”,而在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看來,《人文頌》的立意是有世界意義的,“如何應對商業力量衝擊下的道德危機?如何把中國傳統思想精華帶到世界上?光是開辦孔子學院還不夠,還要推動文化走出去。這正是《人文頌》顯示的遠見。”

  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長孫、臺灣孔子協會會長孔垂長評價,《人文頌》應時而生,無論是從“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內容上,還是由多種樂器“和而不同”地協奏出優美樂章的形式上,都會對孔子思想的跨文化傳播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