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年清明節  >   要聞

古代清明節:既是斷魂之日,也是嬉戲之日

2017年03月31日 11:08:04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字號:    

  習俗多樣趣味足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竟出垂楊裏。

  有民俗專家指出,除了郊遊踏青,古代清明節民間還有打鞦韆、插柳、射柳、蹴鞠(踢球)、鬥雞等多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唐代詩人王維《寒食城東即事》有“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竟出垂楊裏。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的句子,也説明清明節民間體育活動深入人心。

  中國古代風俗百圖五代盪鞦千

  “陽春女兒笑語喧,綠楊影裏盪鞦千。身輕裙薄淩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

  打鞦韆(盪鞦千)是從南北朝時開始流行的,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韆鞦,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枝為架,再栓上彩帶製成,後來逐步發展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打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

  清陳枚《月曼清遊圖》

  由於清明打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裏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仍受大眾喜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