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李克強訪問歐洲三國  >   最新報道  >   正文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全文)

2014年10月11日 13:1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四、交流互鑒:教育和文化合作

   雙方強調教育對兩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創新力的重要意義,重視文化交流對增進兩國相互理解、促進雙邊關係發揮的積極作用。為此,中德兩國將繼續深化教育和文化領域的合作,支援人民間的往來和交流,以加深相互理解,促進互信和友誼。

   教育

   98.雙方願在今後幾年中繼續積極促進大學生和科研人員交流,例如通過雙邊科研項目為在對方國家進行留學和研究提供獎學金,共同設計頒發雙學位的專業等。雙方致力於繼續增加向對方國家派遣留學生的數量。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和亞歷山大洪堡基金會作為德方搭橋者發揮著特別的作用。

   99.雙方應尤其重視建立高校間的可持續合作關係。上海同濟大學中德學部(下轄中德學院、中德工程學院和職教學院三個機構)是共同落實高校緊密合作的成功典範。鼓勵並支援中德兩國高校開展雙方共同出資的創新型長久示範合作。

   100.修改、完善和重新簽訂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等值的協定,便利兩國人才自由流動,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肯定中德聯合博士生院對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所作出的貢獻,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合作,加強高層次人才的聯合培養。聯合開展專業人才系統培養,支援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與德國應用技術大學開展平等合作交流,支援有關研究機構和高校聯合開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設置、評估、人才培養、專業等標準研究。

   101.雙方強調,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應用導向型教育十分重要。中方致力於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系統性培訓,德方願在該領域繼續提供有關經驗。

   102.雙方將進一步總結合作經驗,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和吸納各種力量和機構參與和支援中德職教合作。進一步加強“中德職教合作聯盟”建設。完善“中德職教合作示範基地”運作機制,進一步推動基地發揮服務社會、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功能。支援有興趣和有條件的中國職業院校和機構與德國機構開展合作或建立“中德職教合作中心”。支援中國職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到企業實踐。推動中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與德國行業組織開展對口合作。支援職業院校間開展結對合作,擴大合作範圍和領域,共同開發教材和課程,共用優質教育資源。

   103.人文社會科學為社會發展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為此,雙方商定在社會科學領域加強合作,以深化對對方社會及其發展變化的理解。

   文化

   104.雙方共同教育關係的未來重點也包括促進對方國家現代形象和傳播對方語言。雙方肯定“中德語言年”活動對促進兩國語言教學和文化交流的積極貢獻。在這方面,中國德語教師和德國漢語教師的培訓與進修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學生交流和互訪。雙方將採取各種措施,進一步推動兩國大中小學生的交流互訪並著手建立長效交流機制,以豐富中德交流的內涵。

   105.建立中德兩國語言文化學術交流合作機制,以加強漢語和德語教學在對方國家的推廣。雙方教育專家應加強合作,將對方國家國情和文化內容納入中小學教材。

   106.雙方高度重視中小學生交流,特別是“學校-塑造未來的夥伴”(PASCH)項目框架下的中小學生交流,鼓勵兩國更多中小學建立夥伴關係。中國100多家“學校-塑造未來的夥伴”項目中小學將繼續獲得全面支援。

   107.雙方強調,兩國文化中心(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和北京歌德學院)在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增強社會創造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應積極研究在2005年兩國文化協議附件中提及的關於德方在上海建立歌德學院事。雙方支援對方文化中心在本國開展文化活動,併為此提供便利和協助。

   雙方支援並鼓勵兩國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圖書館和音樂廳之間以及在文化藝術數字媒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共同支援中國美術館與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于2015年在德國魯爾區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大型聯合展覽。

   雙方支援開展更多文化領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致力於深化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産保護合作。

   108.兩國將在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德國聯邦內政部2008年簽訂的共同意向聲明的基礎上繼續深化體育領域的密切合作。雙方鼓勵兩國單項協會建立聯繫,互派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積極開展教練員、裁判員培訓合作,加強青少年足球後備人才的聯合培養工作,在國際體育事務中加強協調。

   109.深化兩國旅遊産業合作,在民眾間加強對對方國家的旅遊宣介,共同搭建面向兩國公眾的中德旅遊推介和資訊平臺。

   110.雙方致力於繼續加強兩國智庫、學術機構和媒體交流。應利用中德媒體對話增進相互理解。2005年成立的中德對話論壇是重要的民間論壇。其目的是促進開誠佈公地探討中德關係的前景和潛力。雙方歡迎“中德未來之橋”為建立青年領導者網路發揮持久作用。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