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誠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團結一致的精神基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就必須向全社會滲透誠信理念,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誠信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春秋時,人們就以“誠”為美德;大思想家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首次將“信”提高到人際倫理的原則高度。“一諾千金”、“童叟無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古訓更是廣為流傳。戰國時商鞅立木取信、曾子以誠信教子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毛澤東同志多次講到:共産黨員應該“襟懷坦白,忠誠積極”,“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更是為誠信建設指出了方向。
誠信是人們所極力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也是社會交往中的道義保證。在現實生活中,它首先表現為人們在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只有真正做到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讚賞和信任。但在一些人中,誠信精神失落,欺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假冒偽劣充斥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因信用缺失所引發的矛盾經常發生。有學者認為,信用污染與環境污染,權力污染平起平坐,成為我國的“三大污染”之一。當今社會,人們所面臨的誠信危機正日趨嚴重。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民族、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踐表明,現代社會是誠信需求日益增長的社會。在小康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的改革將更加深入,開放將更加擴大,社會將更加和諧,都迫切需要在全社會營造誠信氛圍,完善誠信制度。加強誠信建設已成為一項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
社會需要誠信,呼喚誠信。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明禮誠信”作為我國公民具備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而大加倡導。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就是個人層面上的要求之一。這些事實充分表明,建設誠信社會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成為黨和政府的追求目標。
誠信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今天,它日漸凸顯出其巨大的作用。把誠信理念內化於心、踐之以行,讓誠信在社會各個領域蔚然成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 責任編輯:王俊偉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俊偉
原稿件來源:張家界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