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

2022-02-22 11: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中國共産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整合、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進改革開放面臨的局面複雜嚴峻,但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堅定不移。

  從國際上看,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總體有利,但正面和負面因素相互交織。從國內來看,經濟正從中高速增長向高品質增長轉變,發展面臨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新任務,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人到半山,唯勇者勝。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全面推進、積厚成勢。

  聚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我國“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市場內生動力優化提升。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改革取得新成效。

  微觀主體潛能得到進一步釋放。2018年11月份,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提出了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系列政策舉措,這為民營經濟營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2021年末,我國實有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1.54億戶,其中企業4842萬戶,個體工商戶1.03億戶,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佔比超九成。新設市場主體的快速增長對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穩定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全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7.3%,為“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發揮了巨大作用。

  ——國企改革按下“快進鍵”。

  2020年6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這是面向新發展階段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2021年,隨著中國星網、中國物流、中國稀土集團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有經濟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進一步邁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深入,2021年中央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超過890項,引入社會資本超過3800億元。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成70%的目標任務。

  ——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市場體系是市場經濟運作的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增強。

  2021年2月份,隨著《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發佈,又一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力舉措開始實施。同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

  隨著市場體系建設取得巨大進步,市場規模體量不斷增大、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市場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國內市場的對外吸引力明顯增強。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2021年9月,北京,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首次設立的數字服務專區裏,虛擬現實眼鏡、無人車、無人機等展現出一派未來數字生活圖景……這一年,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實效,産業結構升級趨勢更加明顯,高技術製造業、裝備工業快速發展,分享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最新注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作,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加快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2013年,我國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6萬億美元。2021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達到了6.05萬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貿易結構持續改善。2021年,一般貿易進出口額佔進出口總額的61.6%,機電産品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59.0%,結構優化增強了對外貿易後勁;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9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0%,海外倉數量超過2000個,新模式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支撐。

  積極擴大進口,釋放內需潛力,把強大國內市場打造成自身發展的主引擎、共同發展的加速器。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2021年第四屆進博會盛況空前,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多家企業參展,進博會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示範窗口”。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進展。近年來,累計與147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歷年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制度型開放。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作,一場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國家試驗在這裡起航。如今,我國已分批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覆蓋東西南北中,逐漸成長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

  ……

  開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進行了科學研判,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引導我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開放的中國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能和濃濃暖意。

  著力確立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我們形成了強大的國內經濟迴圈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並持續增大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推動力。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著力破除阻礙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提高要素協同配置效率。按照《方案》部署,到2025年,基本完成試點任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標誌性成果,為完善全國要素市場制度作出重要示範。

  《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於今年2月份公佈,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進程。《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在全國更大範圍內促進電力資源共用互濟和優化配置,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上新臺階。我們正加快構建新型國際經貿關係,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經貿關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擴大互利共贏,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2021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2022年初開始實施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上的製造業條目實現清零。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迎來新契機。RCEP原産地累積規則將有力推動區域內生産成本最小化和貿易效率最優化,有利於加強區域內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同時將提升成員國之間相互投資增長。

  截至目前,我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我國與自貿夥伴貿易額佔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35%左右。

  面向未來,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充滿風險挑戰,但我們堅信,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億萬人民的團結奮鬥,就有勢不可擋的磅薄之力。“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彰顯堅定信心和必勝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馮其予)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