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成就巨大

2022-04-28 11:0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行哈薩克、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8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走出了一條高品質建設的光明大道,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

  截至2022年3月底,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互聯互通、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海洋等領域。中國倡議通達全球,成為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與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

  惠及世界的共贏之路

  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始終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8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基本框架,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資訊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託的互聯互通網路,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佈局,打通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聯通世界的通道。

  經貿合作持續取得新突破。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仍逆勢上揚,展現出強勁韌性。2013年至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累計達11萬億美元。2021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為我國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

  促進共同發展闖出新路子。各方積極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啟動了大批務實合作、造福民眾的項目,構建起全方位、複合型的互聯互通夥伴關係,開創了共同發展的新前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沿線國家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繼續前行,為全球抗疫合作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實踐一再證明,從“硬聯通”“軟聯通”到“心聯通”,“一帶一路”正成為沿線國家的合作之路、希望之路、共贏之路。

  不斷進階的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提出至今,經歷了“有沒有、信不信、能不能、成不成”的壓力測試和考驗,實現中國方案的不斷進階。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指出,“一帶一路”實現了從中國倡議到國際共識、從中國擔當到國際責任、從中國推動到國際共建、從中國標準到國際規則、從中國道路到國際秩序的跨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統籌內外兩個大局有新的進展,既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國內治理能力,又積極實施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引領全球治理改革。“一帶一路”倡議所涉領域廣,時間跨度大,問題複雜,複合型風險高,需要綜合應對國內外經濟、安全、社會、人口、宗教、文化、生態、地理等諸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國際秩序塑造,這是“一帶一路”建設更深刻的時代本質。

  在去年召開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分析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對實現更高合作水準、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品質、更高發展韌性,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規劃了戰略路徑,為“一帶一路”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表示,高品質發展的含義,是從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因此,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把綠色作為底色,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引入各方普遍支援的規則標準,推動企業在項目下建設運作管理,採取採購、招投標等環節,按照普遍接受的國際規則、標準、形式進行,同時尊重各國法律法規。

  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具有廣泛的開放性。它不僅是雙向的,而且是多維的,是面向全球的開放。通過這一平臺,沿線國家能夠極大地共用中國開放紅利。目前,中國已與111個世貿組織成員共同聯署《投資便利化聯合聲明》,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落地,同時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

  當下,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憧憬,必將繼續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高品質的合作平臺

  面向未來,如何立足新發展階段,不斷充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塑造完善全球治理的新平臺,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王義桅表示,在新發展階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需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既要“聯通”又要“迴圈”。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經濟聯繫更加緊密。要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搭建國內國際雙迴圈與“一帶一路”建設融合發展的平臺路徑。

  二是既要“參與規則”又要“引領規則”。“一帶一路”建設要構建不同國家在多領域、多層次的“利益匯合點”,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國際規則更加包容和更加公正,使更多國家實現經濟社會恢復、更好釋放發展潛力。

  三是既要推動“機制創新”又要促進“平臺創新”。“一帶一路”建設要實現經濟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用,就要推動創新發展,更好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契合相關國家對全方位、寬領域、多選項拓展合作的需要。

  “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潔表示,“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內外兼修,應進一步嵌入中國的全球戰略與周邊戰略中,服務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體目標,通過新安全觀、新型夥伴關係的同步推進,使得“一帶一路”倡議目標更明確,外部環境更具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性。“一帶一路”還要重點加強自身安全機制建設,一是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二是提高中資企業自身的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企業安全的資金投入與制度建設;三是探索利用東道國、國際安保公司的力量維護項目人員與資産的安全;四是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境外項目風險的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平臺等舉措。 (經濟日報記者 孫昌岳)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