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悠悠故鄉情 遊子心中留

2017年12月22日 09:35: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作者:徐新波,臺屬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每當聽到費翔:“天邊飄來故鄉的雲,歸鄉的路是那麼漫長”這首著名的歌曲時,我便會不由地想起遠在海峽那端的親人——我的伯父。

  從小奶奶就常在我耳邊講我們家的故事,我們家原本生活在南京,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前夕逃難到重慶,抗戰結束後又重返南京,後遷移到祖居地常州武進芳茂山下的小山村。解放前夕,爺爺帶著大伯去臺灣為《中央日報》安裝機器,沒想到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紛飛的戰爭把我們一個大家庭拆的支離破碎,成了一個無法團聚的離散家庭。

  在四十年的漫長分離生活中,爺爺已在七十年代去世,大伯父在1988年第一次回鄉探親,真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大伯第一次到家叫了一聲“媽”就跪在地上淚流滿面,親友們忙扶起大伯坐下,四十年的相思苦難以言表。原來伯父去臺後就住臺北陽明山下,那時生存環境很差,山上毒蛇很多,颱風暴雨以來就要淹掉房屋,簡直就像一座荒島。

  經過多年艱苦努力,臺灣的人居環境慢慢變好。伯父説:“在臺灣我們是外省人,現在回到家鄉碰到的人都説我是臺灣人,使得我們裏外不是人。”

  雖説是一句玩笑話,但話中包含了多少滄桑和酸楚,伯父接著説我只知道我是中國人,江蘇武進是我祖輩幾代的故鄉,雖然我在臺灣生活工作了四十年和故鄉隔絕了四十年,但我們的根在大陸,臺灣和大陸雖然隔了一條海峽,但就像兒子和母親一樣血肉相連是不可能永遠分離下去的。

  常州籍的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葬我與高山上兮,望我大陸”的詩句,那種刻骨銘心的思鄉情,震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心,只有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才能實現偉大民族的復興,我們在世界上才能揚眉吐氣。

  大伯回鄉後,常常走親訪友,和親友從白天談到深夜。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遠方歸來的遊子無不充滿深深的故鄉情意,伯父在九十年代六次回鄉,走遍了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乘飛機從香港飛到上海、北京、昆明、成都、西安等地。他回來總説“大陸真大啊,飛機都要飛三四個小時,在臺灣北方飛到南方也就一個小時。”對黃山的奇松怪石,上海的繁華熱鬧,對各地的風味小吃,美味佳肴都讚不絕口,甚至想今後在大陸定居。大伯還要他兒女們都到大陸來看看,到故鄉走一走,看看自己祖輩生活的地方,了解自己的根在那裏。我們一家和大陸臺灣幾十萬離散家庭一樣,不想讓悲劇再演,為實現和平統一這個目標不遺餘力地奮鬥到底。(完)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