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新春話習俗之“圍爐”守歲

2017年01月29日 09:11:5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圍爐”時所吃的食物一般都有象徵意義。如要吃“長年菜”,表示長壽;吃韭菜,“韭”與“久”諧音;吃蘿蔔年糕,含有來年“好彩頭”的祝願(臺灣地區稱蘿蔔為菜頭,與“彩頭”諧音);吃“全雞”,表示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強之意,吃完後蚶殼要放在床下,表示會生蚶子蚶孫;吃魚丸、蝦丸、肉丸,取義“三元”,象徵團圓,若有孩子要考大學,“三元”還會“及第”;此外,還會吃各種極富地方風味小吃。這裡吃的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細,以原形連葉帶根煮食;食不咬斷,從頭到尾慢慢吃下去,人才能健康長壽。

  圍好桌,上好菜,全家人就開始大快朵頤了。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天,長輩往往憶苦思甜,説説先人創業興家的往事,晚輩則聊聊一年的奮鬥打拼。不知到時臺灣的年輕人會不會也遭遇被父母逼婚、親戚圍堵的情況?不妨節前多聽聽大陸的《春節自救指南》吧,或許能迸發些應對之策。

  酒足飯飽後,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鐘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鐘聲一響,爆竹聲連天,新年就此來到。(文趙鳳艷)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