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吳紫君投稿臺灣《中時電子報》,披露自己與臺灣交換生相處的生活與感想,文章摘發如下:
對於臺灣的印象最初起源於歷史課本,知道寶島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母親和兒女血脈相連。之後也從臺灣的電影中對臺灣的社會生活、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包括自己的妹妹也在臺灣念大學,但是真正對臺灣有更深的了解還是在今年,從我成為一名臺灣交換生的學伴開始。
所謂學伴,顧名思義即是學習上的夥伴,但是在這一個學期裏,我們不僅一起學習,更一起出去玩,于點點滴滴中發現兩岸的差異與相似。差異來自生長環境,在和交換生以及其他臺灣朋友的接觸中,我發現兩岸大學生的日常有很大的不同。臺灣同學比大陸更會玩,而大陸學生更加注重職業規劃與未來發展。這種差異與學校的培養理念、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培養理念聽起來很空泛,我想用兩個實際的例子來説明。 一個是臺灣大學入學前的迎新宿營和大陸學生的軍訓。迎新宿營是由大二、大三同學組織,動員整個係的大一新生參加5天左右的大型活動,在活動中新生可以彼此迅速熟悉,並且可以與大二、大三的學生溝通交流,所有人開學時就已經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 而軍訓則是開課前對同學們的一種身體和意志的鍛鍊,提升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另一個例子是大學社團,我的臺灣學伴就是臺大烹飪社的一員,她製作美味甜點的技能就來自社團活動。臺大會為每個社團提供場地、設備、資金支援。
臺灣大學生和大陸大學生的共同點是大家都在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身邊有很多臺灣的交換生利用大陸豐富的實習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他們説相比臺灣,在大陸實習有更多的機會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有更好的待遇。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想要來大陸發展。在交換生眼中,兩岸各有優點,他們喜歡大陸的支付寶、淘寶快速的物流、北京便捷的交通,想念臺灣整潔的公共衛生環境、公共場合的秩序等。
臺灣和大陸學生的短期交換只是兩岸交流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卻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發現彼此的長處,利用雙方的資源,改進各自的不足,互換視角就能愉快地溝通與融合。我盼望著有機會可以到臺灣,親身感受臺灣。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