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為何不能參與國際民航大會 民進黨當局應反躬自問

2016年09月26日 08:25: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3年一度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9月27日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臺涉外部門負責人李大維近日證實,臺灣確定沒有收到邀請函。3年前與會,如今被拒,兩相對比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對外表達了“強烈的遺憾與不滿”。綠營方面更是反應激烈,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譴責大陸“打壓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呼籲島內不分藍綠 “一致對外”。有臺媒清醒地表示,未能再獲邀令人遺憾,卻也在預料之中。蔡英文當局不能只會高分貝批評大陸,更該説明帶領臺灣走出困境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寄望成空

  “蔡英文上臺後的首個重大外交挫折。”新加坡《聯合早報》和“美國之音”不約而同地對此做出如此評價。此事在島內也引發對當局的強烈質疑。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的羅智強表示,從1971年起直到馬英九上臺後的2013年重回ICAO,期間間隔整整42年。但馬當局任內好不容易掙來的東西,蔡英文一夕敗光,又被踢出了ICAO。“有蔡英文這樣的敗家者,臺灣還需要敵人嗎?”

  其實臺當局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想了很多辦法。知道跟大陸硬碰硬沒有好下場,當局本想借助柔性訴求,即出席大會有助於獲取最新國際飛航安全資訊,維護與保障飛航安全云云。這是故意偷換概念,將“允許與會”與“飛航安全”之間畫上等號。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一句話就給堵了回去:一直以來,臺灣方面獲悉有關國際航空安全方面的數據和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

  民進黨當局還一直寄望“國際朋友圈”的撐腰。臺“駐日代表”謝長廷投書日本媒體,為尋求日本支援營造輿論。經過當局努力,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等人皆不同程度提到,“美國鼓勵擴展臺灣的國際空間”、“仍致力於支援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云云。這些空頭支票,似乎讓臺灣看到了直通蒙特利爾的希望。

  無奈腦筋動得再多,路數不對。蒙特利爾的“通關”密碼不在美日那裏。無視“九二共識”,妄圖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結果只能鎩羽而回。失望的蔡英文撕下“善意”的面紗,回到了傳統民進黨的“抗中”節奏,本人帶頭打出“悲情牌”、“人權牌”和“民主牌”,宣稱飛安乃“基本人權”問題,又間接指控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一中原則是“不民主的框架”。而在臺陸委會聲明中,“打壓”、“傷害情感”等陳詞再起。

  反咬一口

  據臺媒消息,雖然收不到邀請函,蔡英文當局仍然決定由“民航局”、“外交部”和華航、長榮等業者代表于9月26日抵達加拿大,打算開展會場外“外交”,力爭印象分和同情分。

  這種意氣用事的強行搭車,效果如何,本就存疑。況且沒有名正言順的官方邀請,在場外別苗頭,給外界的印象也不好。事情鬧到這一步,臺當局應該好好想想了。別忘了3年前,兩岸曾經有過良好的默契和善意。

  2013年9月,臺灣首度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份,並使用“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事實上,在ICAO規章中,並無“特邀貴賓”的身份,正如當時臺“民航局長”沈啟所言,“這是很有創意的作法”,換言之,兩岸基於共同的政治基礎,臺灣才得到這樣的“創意”列席機會。大背景是,2008年馬英九上任,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快速升溫,臺灣受邀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場合亮相。

  但這種“創意”能否成為“慣例”,則視乎兩岸的情勢。因為國際民航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必須執行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ICAO新聞聯絡部門主管表示:“ICAO遵循聯合國一個中國政策,雖然上次大會做了特殊安排,但這次沒有類似安排。”為何2013年上屆大會可以,這屆不能?是這屆臺灣人民不行,還是這屆臺當局領導人不行?

  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需要做的是反思,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眾。有評論認為,自“520”就職以來,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方面始終沒對“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問題表態,模糊應對“九二共識”,這個時候再想奢談參與ICAO顯然是不合適的,無論是大陸官方或者民間都不會同意。問題是如今當局故意“忽視”兩岸協商停擺之現實,藉口“人權”操作“反中”議題,為自己執政挫敗設下防火牆轉移焦點,可還真應了那句話——豬八戒倒打一釘耙!

  忠言逆耳

  有臺媒發現,在ICAO網站每月公佈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裏,近期臺灣標注由最開始的“臺灣臺北”,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23日忍不住説話了——在強調臺灣應當參與ICAO的同時,民進黨當局有責任提出實質的解決策略與方案,不能像是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裏面,也不能只是一味譴責與批判,毫無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又能怪誰呢?地球人都知道,想進軍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九二共識”才是鑰匙!大陸明朗態度、滿滿善意從不曾改變,可是蔡當局就是置若罔聞不加珍惜。甚至“九二共識”提都不敢提,變成了“那四個字”。臺灣媒體看得明白,兩岸沒有共同政治基礎,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就更加狹隘,處處受阻。因為大陸認為,不承認一中原則的蔡當局,極有可能會利用國際場合和平臺去製造“一中一台”,或煽風點火變相為“臺獨”助陣,對此肯定要防患于未然。

  臺想參與世界民航組織大會已經被拒之門外。11月的APEC會議,臺方派誰出席、能否成行也仍然是個未知數。此前,9月20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臺“友邦”巴拿馬在發言中只字未提及臺灣。眾所週知,除了巴拿馬,大陸與教廷關係正在逐步改善中。這一切,都是蔡英文捨近求遠必須面對的挑戰。欲繞開“九二共識”的“踏實外交”,最終只能是邁到死衚同裏去。失去了“九二共識”,臺灣不僅對外關係面臨尷尬窘境,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也必將面臨邊緣化傾向。

  所以有臺媒清醒地提示説,未能再獲邀令人遺憾,卻也在預料之中。當局不能只會高分貝批評大陸,當局領導人也不能滿足於做一個只會説好聽話的“空心蔡”,更該説明帶領臺灣走出困境的解決方法是什麼,舍不捨得為此拿出足夠的誠意和善意。與其把口水噴向對岸,不如反思一下羅智強的話。畢竟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