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人民大會堂臺灣廳內,座無虛席。背靠描繪日月潭的巨幅漆畫,13位臺籍全國人大代表熱議兩岸事。
當天,十二屆全國人大臺灣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早上不到8時,十二屆全國人大臺灣團團長、全國臺聯會會長汪毅夫,便提前抵達會場。“你看,那畫得就是閩南的竹樓”,他和記者攀談起臺灣廳的擺設。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時即有的臺灣廳,2002年完成了最近一次大修。經過多年的精心維護,臺灣廳內明亮典雅,以藍色為主基調,擺放了諸多洋溢著閩、颱風情的藝術品。環顧四週,汪毅夫笑笑説,“東西都沒變”。
沒變的不僅是裝潢擺設,還有濃濃的兩岸情。
“我是個老人,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臺海要安定,兩岸關係要和平化”,今年66歲的汪毅夫動情説道,要讓“兩岸民眾越走越親”。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則提及一首歌——兩岸《都是一家人》:“我們都會唱”。
她説,海峽兩岸有共同的歷史、回憶和血脈,過去是一家人,現在也是一家人。“要你想著我,我想著你。”
不變的,還有一份職責。
談起13位臺灣團代表,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中央副主席陳蔚文稱“人少力量大”。
他説,13名代表是由居住在大陸的臺籍同胞,通過協商和選舉等形式産生的;他們中既有科教文衛領域的專家,也有政治、經濟領域的代表人士。
針對這一屆人大代表的履職工作,陳蔚文説,近3年來,臺灣團已提交215件議案建議,每人平均16.5件;涉及便利臺商往來、臺灣青年在大陸就業、臺灣老兵等諸多議題。
據他介紹,其中有關簡化臺胞來往大陸出入境手續、試行卡式臺胞證等議案建議,已得到了落實。
“要更好履行職責,為兩岸共同繁榮作出貢獻”,陳蔚文説。
不變的,更有期待和信心。
“兩岸的交流合作,代表了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臺聯會長陳清海説,兩岸的和平發展已經深入民心,是島內主流民意。
但他同時表示,臺灣地區新當選的領導人,到目前為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態度仍不明確,使得不少人擔心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
他説,希望臺灣地區新的領導人,能順應歷史大勢,不要辜負人民期望和歷史重托。
他認為,兩岸關係要保持來之不易的交流成果,就要堅持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反之,如果動搖甚至失去了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必然受到衝擊。
“但總之,無論臺灣政局如何變化,兩岸民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我對此充滿信心。”陳清海説。
此時,對臺灣團的採訪已超過原定時間,隨著人潮漸次散去,唯留下廳內一尊媽祖塑像依然依墻而立。這個有“海峽和平女神”之稱的媽祖,眼眺遠方、慈祥安寧,據説已經守在臺灣廳10多年了。(作者 曾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