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對臺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深深顧念民之所想所盼的這篇講話,在兩岸引發強烈共鳴。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歷來命運與共。甲午戰敗割臺,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1949年後兩岸又長期對峙、隔絕,走過不同的發展道路,但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與情感從未消減,兩岸始終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
以前結婚講究“三大件”,且不同時代有不同標準。“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都曾各領一時潮流。套用到共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上,其實也須備好“三大件”:有家(一個中國),有業(共同的經濟利基),有情(兩岸同胞心靈相通),三者缺一不可。
“有家”是根本
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否認“九二共識”,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只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業”是基礎
中國人自古注重踏實過日子,所以,共同的經濟利益是構成“命運共同體”的關鍵。1949年以後,儘管兩岸經濟聯繫曾一度被迫阻斷,但其血緣和“臍帶”卻始終未曾斷絕。1987年兩岸之間的堅冰打破之後,長期被抑制的經貿動能迅速迸發,逐漸匯聚成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的時代洪流。
當前,“十三五”起步,“一帶一路”、亞投行戰略積極推進,為兩岸經濟發展和互利合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更為廣闊的舞臺。兩岸同胞理當攜手共用發展機遇,真正成為兩岸交流的主體並從中受益,不斷鞏固共同的價值與利益聯繫。
“有情”才長久
一家人不僅要“手拉手”,更要“心連心”。所以在“三通”之外,兩岸也要心靈相通,構建共同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理解,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張勇 俞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