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編者按: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而言,綿延幾千年的春節之所以成為所有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因為它與“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彙始終聯繫在一起,在時代流轉間不斷衍生出新的社會、文化價值。“過年回家”是累積了一整年的鄉愁的釋放,是被距離疏遠了的親情的回歸,是中國人最美好共同記憶的一次次重現。羊年春節期間,台灣網的記者、編輯,將用文字和圖片與廣大網友一起分享回家過年的親身經歷。溫暖而艱難的春運、團圓溫馨的年夜飯、忙碌而幸福的爸媽、重新集合的小夥伴,讓我們一起品味濃濃的年味。
台灣網2月23日山東臨沂消息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馬年就如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輕輕的來,又輕輕的走了,而在這輕輕中,迎來了羊年。也許是因為馬年輕輕的,羊年顯得來的特別晚,以往元旦和春節間隔不了多少時間,年味的氣氛相對會濃一些,而今年春節已經走到了二月中旬,我想大概是這個原因吧,在繁忙中,迎來了羊年,周圍好多人,都在説沒有年的味道,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匆忙中,六年沒有回老家過年的我踏上了回家過年的旅程。
新年的開始
小年吃的灶糖(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的老家是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的一個鄉村,這樣説大家可能地理位置很模糊;我的家鄉在沂蒙山區,這樣説或許大家更容易明白些。我回到家已經是臘月二十四了,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臘月二十三已經是小年了。而在我的老家沂蒙山區傳統中,臘月二十三也一樣,也被看做是新年的開始,這一天要開始請灶神,但是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臘月二十三是做官(公務員)的請灶神的日子,做官的,比如像村長這樣的人家就需要在這一天請灶神,普通人家要到第二天也就是臘月二十四才請灶神,家家戶戶到傍晚太陽剛落山,就需要放鞭炮,吃灶糖,小時候只記得到這一天,廚房的墻壁上要貼上灶神的年畫,擺上香火,小時候每到這時就會問東問西的詢問年畫上畫的什麼。長輩們都會給我們講年畫上都有畫的哪些神仙,但現在已不多見,故事也被忘卻了。畫灶神的年畫貼在廚房,寓意是五穀豐登,豐衣足食,這也算是勤勞人民的新年祈求吧。雖然現在,貼在廚房的年畫已是不多見,但吃灶糖、在廚房擺香火祭奠的習俗還是有的,今年回家正好再次體驗了一次兒時記憶裏的東西。
從這一天開始,算是真正步入了新年,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起來,小時候春節的春聯都是農民們用毛筆自己寫的,不像現在,到處都有賣的形式各異的春聯,樣式是好看了,可是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了,今年回家很榮幸再次見到親手寫的春聯,那味道還是那麼親切,雖然看著很平淡,但是就是感覺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