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藝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繫才能振聾發聵--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藝都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
總書記的一席話,讓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感慨良多:在社會快速變遷發展的過程中,傳統鄉土中孕育生長的民間文藝經歷著不小的衝擊和挑戰。傳承發展還是斷檔零落,多姿多彩、生機勃勃還是邊緣化、同質化,隨時代而行、為時代立心還是成為沉睡的文化檔案,都是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積極發揮民間文藝對於弘揚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和紐帶作用,才能體現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歌唱祖國、禮讚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贏得了文藝工作者們的贊同。魯迅文學獎得主、河南作家鄭彥英説,鄭州2013年開通了中歐班列,使鄭州這座內陸城市在兩三年內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鎮。近幾個月來,鄭彥英奔走在這條奔騰在歐亞大陸之間的“長龍”上,采寫和班列相關的生動人物,“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認為,我們民族的古代優秀文化、現代革命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都是我們通向文藝高峰的底氣和底蘊;當代人民群眾的波瀾壯闊的人生“活劇”是文藝高峰的源泉,讓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築就中國文藝高峰正是時代賦予全國文藝家們的使命,需要文藝工作者凝神聚氣地努力奮鬥。”
文藝不能使歷史虛無化
“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只有樹立正確歷史觀,尊重歷史、按照藝術規律呈現的藝術化的歷史,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能立之當世、傳之後人。”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與歷史關係的闡述,在文藝工作者中産生強烈共鳴。
中國曲協主席姜昆説,習總書記對那些沒有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而導致的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傾向,提出了忠告;對於那些歪曲歷史、戲弄歷史的行為,提出了忠告。
曾有一段時間,褲襠藏雷、手撕鬼子、單手掏心、石頭打飛機等抗日“神劇”頻現于熒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説,對於一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沉重而巨大代價的民族來説,這段歷史不容戲説,抗日“神劇”之歪風必須剎住。
中國攝協副主席索久林表示,自己十多年來的攝影藝術通感理論研究,就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了靈感和營養。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是文藝家的責任。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
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藝術的生命力就在於創新。”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雜協主席邊發吉説,他從事了40多年的雜技工作,雜技已從過去單一的表演模式演變成現在以雜技藝術為核、集其他藝術為一體的新型組合藝術模式。“中國雜技人在技術創新、藝術創新、故事情節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在有很多雜技劇,講中國故事,包含中國文化符號,肩負中國文化的傳承。”
歌劇表演藝術家金曼説,習總書記的講話強調堅守和弘揚中華文化,同時也強調中華文化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聽完習總書記的講話,她在筆電上記下心得:“強烈的中國情懷,博大的世界視野。”金曼説:“中國歌劇本身就是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的成果,也因此具有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獨特優勢。近年我提出‘中國美聲’理念,把美聲唱法與漢語的字音神韻完美結合,進而創造我們中國的美聲學派和歌劇流派,讓‘藝術皇冠上的明珠’閃耀中華文化的光彩!”
近些年來,接連推出《三寸金蓮》《生活秀》《水上燈》等深受觀眾喜愛作品的武漢京劇院院長劉子微説,這些作品注重舞臺敘事、舞臺元素的中國表達,既紮根中華傳統文化,又與時俱進,展現當代價值風尚。
“《三寸金蓮》這部現代京劇,表現在社會變革、文化衝撞的時代背景下,究竟是‘裹’足不前還是‘放’足遠行?劇中人物有著痛苦的掙扎。而我作為一名錶演者,勇敢地選擇了突破。”劉子微告訴記者,前不久《三寸金蓮》赴美演出大獲成功,不僅贏得了海外華人華僑的讚譽,也收穫了美國觀眾的好口碑。“這次演出也讓我們戲曲工作者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要努力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記者白瀛、史競男、吳晶、施雨岑、王思北、胡浩、周瑋)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