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北京故宮6月將啟動強制限流 詳細計劃或下周公佈

2015年05月15日 10:33: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故宮6月將啟動強制限流詳細計劃或下周公佈

  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北京故宮6月將啟動強制限流 詳細計劃或下周公佈

  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今年6月中下旬,故宮將再次嘗試強制限流措施,每日觀眾接待量限制在8萬人次。昨天,記者從故宮博物院了解到,故宮或將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公佈分流限流的詳細方案,而強制限流的實施日期將確定在6月中下旬。

  “從我們內心來説,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故宮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故宮的文物和建築,但是另一方面,故宮的觀眾接待量又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它會給文物及觀眾都帶來安全隱患。”昨天,在即將開工建設的故宮北院區,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關於故宮每日強制限流8萬人次的方案,目前正在和相關部門進行最後的磨合,將在6月中下旬實施,而具體的實施方案或將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公佈。

  故宮重提日限流8萬人次已有多時,此前曾傳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就將啟動實施,但未能如願。為什麼故宮限流實施起來如此複雜?單霽翔坦言,依照故宮本意希望能夠再早一點實施,但是在故宮實施限流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是説宣佈哪一天限流就可以了。

  “一旦這一天來了11萬,甚至更多人,幾萬人事前得不到通知,來了進不去,又沒有得到有效解釋,就會造成我們被動,甚至限流方案實施失敗。”單霽翔説,2008年故宮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強制限流的嘗試,那次失敗提醒故宮限流需要做出非常縝密的方案,要實施需要社會充分的理解和支援。

  單霽翔表示,自去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就為強制限流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去年9月2日,故宮啟用了自動售檢票系統,目前正在加強。而接下來,故宮將實施實名制入園,目前正在上設備。此外,540塊各種功能的標識系統也正在安裝,其中有很多電子標識,有了這些標識,觀眾無論走到哪都會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旁邊有什麼展覽、有哪些區域剛剛開放。而與此同時,故宮的廣播系統、導覽系統、自動講解系統等都在提升,單霽翔表示,“我們希望在6月中下旬能夠正式實施”。

  □對話

  故宮北院區未來會有地鐵連接

  京華時報:日限流8萬人次的數字如何得出?將來是否一成不變?

  單霽翔:日均限流8萬人次是基於常年的經驗,以及國家旅遊局和國家文物局的評估,是經過專家論證認為目前可以試行的比較合適的一個數字。但是8萬不會永遠是8萬,隨著故宮開放面積的逐漸擴大,從去年的52%,到今年的65%,再到明年76%,將來隨著故宮北院區的建成,還將多接待一些,所以8萬的限流數字不會是固定不變的。但是現在既然鄭重承諾限流8萬,還要先實現這個目標。

  京華時報:故宮北院區將分流哪些觀眾?觀眾來北院區可以看到什麼?

  單霽翔:對於故宮兩個院區的參觀選擇,我們希望觀眾能夠各得其所。對於第一次到北京的觀眾,他還是要看古建築群,看原狀陳列,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我們把淡季(冬季)的票價繼續降低,吸引他們錯峰參觀。而對於多次來故宮的觀眾,他們想看到更多的文物藏品,尤其是近年我們公佈故宮藏品總數以後,很多觀眾抱怨看不到這些藏品,那他們可以來北院區。北院區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在這裡將做更多的展覽展示,一些震撼力的、主題鮮明的、故宮展不出來的東西都將在這裡展出,還可以看到部分文物修復的過程,此外還有宮廷園藝,故宮北院區將是一座花園裏的博物館、花園中的故宮。

  京華時報:故宮北院區選址海澱區西玉河,交通並不是十分便利,觀眾怎麼來?

  單霽翔:北院區目前的環境、交通狀況並不是很好。但北京市政府也做了承諾,會將地鐵引到這個地方來,把周圍的高速公路引到這邊來,將故宮北院區與頤和園、圓明園、八達嶺、十三陵連接成一個世界遺産的旅遊路線,這些都會方便觀眾參觀。但是我們想,故宮北院區佔地62公頃,與紫禁城(佔地72公頃)體量上相差不多,而且這邊將會打造一個花園裏的博物館、花園中的“故宮”,這裡山清水秀,市民在這個地方看展覽,賞園林,和去紫禁城的感受不一樣,收穫也不一樣。

  □揭秘

  文物搶修工作室遷至北院區

  據了解,目前,故宮博物院擁有文物藏品總數為180余萬件(套),涵蓋了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對於如此龐大的文物藏品量,故宮博物院的展示和修復空間遠遠不足,而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一項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護修復中心,解決故宮內大量大型珍貴文物,例如傢具、地毯、巨幅繪畫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把文物修復的傳統技藝,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技能展示給公眾。

  據悉,位於故宮慈寧宮東南圍房的文物搶救性修復工作室已整體遷至故宮博物院北院區,並對北院區修復工作用房的安防、消防、電力、供水等系統進行了改造,設立了週密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建設完成了符合文物修復保護要求的修復工作室。今年5月初,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辦理了文物點交手續,委託專業公司對文物進行包裝運輸,並將文物安全送至北院區。

  昨天,故宮博物院的這些文物修復工作室在搬家後首次對媒體開放,工作人員現場向媒體展示了文物修復的傳統技藝。車馬轎輿、中和韶樂、金屬三個文物修復工作室,以及瓦作、木作、油作、畫作等的修繕技藝部工作室也同時對媒體開放。

  ■特寫

  3米長編鐘橫樑 棉簽一寸寸清污

  在中和韶樂文物修復工作室,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一套清中期的編鐘進行修繕,包括底座、獅子、柱子、橫樑、鳳鳥等14個構件。在對3米多長的金絲楠木橫樑進行清污時,工作人員使用的工具竟是一支“小棉簽”,一寸寸地清理。據介紹,這根金絲楠木橫樑僅清污一步,就要耗時兩周以上,甚至更長時間。“清污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對起翹、空鼓的漆皮進行加固回貼,對缺失構件補配。”工作人員表示,在人力、設備等配備都很理想的狀態下,完成這套編鐘的修繕至少需要6~8個月。

  古建人才培養 修繕實踐中學習

  在修繕技藝部畫作工作室內,幾名學員正在繪製小樣,分別體驗瀝粉、貼金、拉大黑、拘黑和繪製細部紋飾的過程。據了解,這些小樣並不只是讓學員練習,而是將最近古建修繕時使用的彩畫紋飾作為小樣留存,以便之後再修繕時作為實物資料。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對於學員的培訓,都是以實操訓練形式培養學員專項技藝,為非遺的傳承和學員的培養提供良好平臺。單霽翔表示,培養一名合格的古建人才,至少需要6年,“木作、瓦作、油作、土作等,全套需要6年,他們就是師傅,可以帶徒弟了”。

  □相關

  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在故宮北院區掛牌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昨天下午,故宮博物院宮廷園藝研究中心在故宮北院區揭牌,一批古典園林專家受聘成為宮廷園藝師。這些來自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專家們將根據自身特長,為故宮的花花草草做好養護工作,在這裡展示“宮廷園藝”的精美。

  和公園管理中心首次聯手,故宮就“撈到了好處”。“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頤和園給我們帶來了兩株古桂,雖然沒説送給我們,但是我想他們不會帶走的。”在“宮廷園藝中心”揭牌儀式的講話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首先“黑”下了這兩株古桂。據了解,在頤和園內,珍藏著72盆百年古桂,而頤和園昨天帶來了其中的兩盆。

  據介紹,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作為北京市屬公園的管理部門,下轄頤和園、北海、景山、香山公園等皇家園林以及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等專業機構,長期從事皇家園林的保護、管理及研究工作。

  而對於故宮來説,將故宮北院區打造成一座“花園裏的博物館”是故宮對北院區的定位。在昨天的揭牌儀式上,一批古典園林專家受聘成為宮廷園藝師,今後這些來自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專家們將根據自身特長,在這裡讓“宮廷園藝”得到更多的展覽展示。(記者王碩)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京華時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