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三大宏觀調控主管部門同臺解讀中央組合拳新內涵

時間:2008-11-15 10: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

傳遞應對危機的信心與決心——

三大宏觀調控主管部門同臺解讀中央組合拳新內涵

  新華社記者韓潔、江國成

  近日中央發佈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14日上午,三大宏觀調控主管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權威解讀中央組合拳新政傳遞出的幾大積極信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説,這次中央對經濟政策做出重大的調整,並採取了一系列果斷、連續和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傳遞出中央穩定經濟、保持增長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信號一:組合拳政策兼顧當前與長遠

  中央此次對經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的一大背景是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逐步顯現。穆虹指出,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是一套力量集中、力度較大的組合拳,可以看出這些措施兼顧了當前和長遠。

  從當前來看,國家統計局陸續公佈的10月份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國一些主要的經濟指標增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穆虹認為,這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有上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慣性以及市場自發調節的因素。

  為了拉動我國經濟的增長,這十項措施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於增加投資的。據了解,中央四季度新增的1000億元投資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下達,其中涉及“三農”、水利和交通運輸等大家熟悉的薄弱環節和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中很多已有規劃或正在建設,一方面可以儘快啟動,做到“出手要快”,另一方面可以將投資落實到項目,並儘快收到實效。

  從長遠看,十項措施中也加大對改善民生、自主創新和産業優化升級等新項目的支援,對於調整和優化國家經濟結構,提高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品質,實現經濟的長遠發展也具有突出意義。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指出,我國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出了保增長的強烈信號。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大導向是重民生,政策安排可以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間接好處。十項措施當中的第一項措施裏面提到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設、加大力度,不僅讓低收入者有房子住,而且有利於促進消費。

  此外,他指出,積極財政政策還強調要搞活市場。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中的重要一項就是從明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財政為此將減收1200億元以上,這有利於支援企業購買新設備進行産品升級,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增強微觀經濟主體活力。

  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我國也兼顧促進出口,緩解出口企業的困難。王軍指出,財政部也為此採取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此外,我國還實行有利於長遠的發展戰略,這次推進改革的一系列制度建設,可以從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等方面體現出來。

  在中央十項措施中,從增值稅轉型,到改善出口退稅政策,再到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這些政策也強調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説,隨著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實施,貸款投放將進一步增加,許多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會得到明顯緩解,有利於我國經濟當前和長遠的健康發展。

  穆虹表示,總的來看,中央十項政策的實施既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又有利於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既有利於拉動當前的經濟增長,又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既有利於擴大投資,又有利於拉動消費;既有利於保持經濟增長的勢頭,又有利於深化各項改革。

  信號二:中央投資帶動地方和民間資本

  未來兩年多的時間內,我國將投入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鉅額投資如何籌整合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此次發佈會上傳遞出的一大積極信號就是以中央投資為引導和示範,將積極帶動地方和社會加大投資力度,從而拉動全社會消費。

  穆虹説,實施十項措施到2010年底前約需投資4萬億元,這些資金將通過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帶動銀行貸款和民間投資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籌集落實。

  他指出,其中四季度中央新增的1000億元投資,加上用於災後重建的投資,可以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計投資規模可達到4000億元。

  他表示,明、後兩年我國還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到2010年底,中央的投資安排可以達到11800億元,這些資金是有保障的,從而可帶動全社會大約4萬億元的投資規模。他強調,這4萬億元僅僅是全社會投資的一部分,不等於全部的投資。

  王軍也指出,隨著我國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其直接表現形式就是通過發行國債、擴大赤字來加大政府投入。這一政策的一大導向就是要調動更多的社會資金來增加投入,從這個意義上講,財政部門歡迎也希望各種社會資金一起來共同擴大內需保增長,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針對地方政府配套資金緊張的問題,穆虹表示,中央正準備採取兩項措施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根據實際情況,對投入的方向增加中央投入的比例,降低和免除地方配套的部分資金;二是中央政府也正在研究通過轉貸或者允許地方政府經過批准以適當方式進行融資的渠道和方法。

  信號三:中國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積極舉措

  此次我國投入4萬億元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但也有一些境外媒體質疑中國將錢留在國內而不是幫助其他國家擺脫危機。對此,穆虹表示,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發展的快速平穩本身對於世界經濟就是一個貢獻,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關注外部的情況。

  他指出,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在如何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如何避免今後再發生類似的危機等方面一直都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于14日下午離京赴華盛頓出席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穆虹表示,中國積極參與這些國際活動,本身證明中國在履行自己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盡的、也是我們可以承受範圍之內的責任和義務。

  易綱指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強各國在應對危機方面的合作和協調。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應對危機的態度是高度負責的。“我們的態度是首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穩定的中國經濟和中國的金融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本身就是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一個最大的緩解和貢獻。”

  易綱也表示,中國正在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積極參與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救援行動。這些形式既有雙邊的,如雙邊的貨幣互換;也有多邊的,如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個平臺來參與這次活動。

  對於中國仍購買美國的部分債券和證券,易綱表示,這是中國以一種負責的態度、一種穩健的態度來對待目前這場金融海嘯,這樣會使得利益相關方都會得到好處,並且能夠使危機得到一種最好的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樣一種負責和穩健的態度,而不是一種恐慌拋售的態度,對整個金融市場都是有好處的。”

  對此,王軍也表示,中國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會對發展中國家産生非常有利的影響,特別是對一些原材料出口國會産生非常有利的影響。因為中國要發展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會增加原材料需求。

  此外,王軍指出,中國的增值稅轉型和企業新一輪的技術革新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美國和歐洲國家應放鬆對中國的技術限制,這樣有利於中國增加從歐美市場的進口,同時也拉動歐美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編輯:張攀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