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訪:改革開放加速中國的發展變化

時間:2009-07-13 15: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羅馬7月12日電(記者王昀加 王星橋)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加速了中國的發展變化,“中國的地位變了,以前是中國需要世界,現在是世界需要中國,”義大利最大日報《晚郵報》記者薩保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薩保羅説,他學習中文是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此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到北京進修漢語,近年又作為記者多次來華,對中國的快速發展感觸良多。他的經歷記錄了中國20多年的發展和變化。

  薩保羅説,他自小就對外語充滿興趣,但和中文結緣卻十分偶然。當他還在讀高中時,有一年夏天到英國找朋友玩,巧遇幾個中國留學生。薩保羅看到他們用漢字寫家書,覺得非常有意思。這是薩保羅和中文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他説:“當時我覺得特別神奇,我什麼時候才能看懂這些和拉丁字母完全不同的文字呢?”

  與中文的初識改變了薩保羅的人生軌跡。1982年薩保羅考上威尼斯大學中文系,開始學習中文,並於1985年首次前往中國,在北京外國語學院進行為期兩月的短期交流。

  薩保羅説,1985年的中國物質生活還十分匱乏,沒有高樓大廈,沒有擁擠的汽車,但當時的中國人對於未來滿懷希望。他們很喜歡和外國人談天説地,通過外國人了解未知的世界。當時的中國人民已經為中國後來的快速發展做好了準備。

  “印象太深了,所有一切都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首次中國之旅給薩保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

   大學畢業後,薩保羅于1987年再次來到中國,在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對於當時的中國,薩保羅印象最深的有兩點:無處不在的自行車,無處不在的工地和塔吊。當時他不止一次暗暗擔心:不可能吧,這麼多工程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全部竣工啊?

  2003年,薩保羅再次來到闊別15年的中國,在北京、上海等地進行調研。他發現記憶中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當年他以為“不可能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舊貌換新顏的北京、上海幾乎就是另一座嶄新的城市。此後,薩保羅每年暑期都會來中國,接替回國休假的《晚郵報》駐京記者臨時工作一個月。

  “現在北京的交通如此密集、發達,私家車成為主流。去年我在中國大飯店附近等車時,就看到中國人駕著法拉利呼嘯而過,”回憶起親身經歷的往事,薩保羅哈哈大笑起來,“變化確實太大了!”

  與20年前相比,薩保羅最大的感觸就是親眼目睹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他説,1985年他和中國人聊天時,他覺得自己和中國人仿佛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他和中國人聊找工作、辦公司、旅遊、經商的途徑,中國人卻聽得雲山霧罩,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經歷;如今的中國人閱歷豐富,知識全面,掌握了先進的生産技術。中國建造了宇宙飛船;中國汽車發展起步很晚,卻擁有不遜於世界老牌同行的實力。總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擁有一席之地,是一個強盛的、現代化而熱愛和平的大國。

  薩保羅並不贊同一些西方媒體鼓吹的“中國威脅論”。他認為,中國在歷史上從未成為其他國家的威脅,世界各國應該與中國積極合作,認識到中國是朋友而不是威脅。

  薩保羅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作為《晚郵報》的常駐記者去北京工作,用手中的筆和紙記錄中國發展的每個動人瞬間。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