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週刊》5月25日(提前出版)文章,原題:為什麼向中國低頭
越來越多的亞洲和西方專家聲稱中國時刻最終來臨。不能怪罪他們。美國正為防止大規模經濟衰退而戰,同時努力修復被兩場無休止戰爭破壞的形象,而中國卻不斷增強和擴展影響力。中國到處洋溢著自信。上月博鰲論壇上,很多中國發言人摒棄一貫的謙虛,取笑華盛頓經濟管理不善,並要求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更多影響力。幾天后,在中國海軍建軍60週年上,北京首次展出兩艘核潛艇,發誓它的藍水海軍很快會把影響力投射到太平洋及以外。
很少人質疑中國亞洲第一的身份,甚至是日本。中國在全球峰會上扮演主要角色,而日本往往不見蹤影,這奇特的現象被認為是遲來的地位提升。此外,世界領導人默不作聲地向中國低頭,視中國為能力十足的超級大國。上月薩科齊向中國就會見達賴道歉,美國悄悄停止指責中國貨幣操縱便可見一斑。加州大學學者大衛 康甚至認為,“回顧歷史,你不會自動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越強大就越危險。”
或許沒錯,但有必要知道中國是否真準備好發號施令。今日亞洲是一個混亂、多極之地,不適合等級制度。中國經濟規模比鄰國大很多,但技術、每人平均GDP遠非無人能及。亞洲觀察人士比爾 埃莫特寫道,中國的發展受累于浪費性投資、膨脹的外匯儲備和環境污染等。中國領導人最近稱,中國經濟存在“不穩定、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結構性問題。
要爭取亞洲領導權,中國模式很難説優於對手。日本的管理方面更好,技術領先優勢明顯。還有韓國———這個國家對“鯨魚群中的一隻蝦米”的名號怨氣頗多———已崛起為最具活力和創新能力的發達國家之一。韓國的例子錶明,今日亞洲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領導者:中國長于生産低成本産品,日韓在創新和高科技産品上領先。
外交政策人士擔心,該地區中日同等強大的發展勢頭可能導致衝突。他們焦慮地認為,中國海軍可能已習慣於探測日本的防務,同時,東京一直不斷增加在爭議島嶼的海岸自衛隊數量,監測中國海上鑽井平臺。但這恰恰凸顯中國離地區領導者還很遠。沒人知道中國是否會贏得同日本的一場小衝突,更不知道連日本盟友都拉進來的大衝突會怎樣。
中國否認有任何軍事主宰和經濟依賴的慾望,這應該不假。很多人認為,中美命運現在連在一起。中日也是這樣。老齡化的日本受益於中國的低工資工人,而珠三角的工廠依賴日本機器和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鄰國沒理由應對一個更加具有侵略性的中國。(作者卡裏爾,向陽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