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雜誌1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不是吸收美國國債的無限海綿
過去幾年,迅速增加的中國外匯儲備和美國不斷增長的債務就如同一種特定的陰陽關係。然而,中國外匯儲備在去年出現了差不多10年來的首次增速放緩,這讓許多人懷疑就在美國政府尋求通過發行債券刺激消費的同時北京是否將減緩其購買國庫券的速度。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08年中國外匯儲備增長27.3%,達1.9萬億美元,增幅明顯低於2007年的43.3%。增速放緩是貿易順差減少、投機資本外流以及外國直接投資驟降所致。
實際上,中國外匯儲備在去年10月就出現了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降低。當11月和12月由於進口下降幅度高於出口下降幅度而使貿易順差達到歷史第二高時,外匯儲備分別只增加了50億美元和613億美元。這意味著資本凈值是導致外匯儲備增速減緩的首要因素。
資本之所以流出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中國為保護其處境艱難的出口商而停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造成的,這促使那些一直豪賭人民幣日益堅挺的投機商撤出。另一方面,為了鞏固本國的資本金基礎也促使外國投資者回撤資金。從去年8月到11月在華外國直接投資接連倉皇出走———去年11月與前年同月相比下降36.6%,只有53億美元。如果美元儲備不能無限制增長,中國吸收美國國債的能力就會降低。
當然,1.9萬億美元的儲備仍是個巨大的數量。“外匯儲備額度如此巨大,除了持有相當一部分美國國庫券和相關擔保證件以外,他們沒有多少選擇,”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理查德 庫珀如是説。但是,隨著對增加外匯儲備的熱情減退,中國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渠道開展更為巧妙的投資:在沮喪消沉的全球證券和積壓的廉價商品中尋求討價還價的契機。中國政府還有雄心勃勃的5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底線正變得越來越明確:當美國試圖賣出更多的時候,中國將買得更少。(作者蒂娜 王,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