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網紅”成“意見領袖”? 普京“頭號反對者”能量沒那麼大

2017年03月30日 08:18:1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德國特約記者 汪嘉波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李萌 水六 柳玉鵬】2011年年底爆發的十多萬人參加的集會,讓俄羅斯反對派的聲勢盛極一時,但之後其活動支離破碎。如果沒有3月26日這場全俄多地集會抗議,很多人幾乎忘記在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還有這麼一批跟他對著幹的人。這幾年,俄反對派的當家“明星”要麼處境困難,要麼逃亡國外,而“網紅”納瓦利內卻逆勢而行。這次源於納瓦利內團隊發佈的俄總理涉貪腐紀錄片的遊行,被俄官方評定為“挑釁”“破壞國家安定”,他本人卻賺足關注度,並成為反對派陣營的頭號人物。這場集會也讓西方媒體興奮,紛紛稱納瓦利內為普京的“頭號對手”,但在現實政治中他根本沒有做“對手”的分量,普京在俄羅斯威望和支援率之高,是連歐美國家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反腐基金會”背後的影子

  “這一指控是編造的,對他來説,這並非首次。納瓦利內是個犯人。”針對俄知名博主、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製作併發布有關總理梅德韋傑夫涉腐的紀錄片,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如是説。

  律師出身的納瓦利內因網路反腐走紅,他從2008年起打出反腐旗幟,他的“反腐基金會”專職調查和揭露俄高層存在的腐敗問題。他爆料過資深議員佩赫京在美國擁有的房産,披露過俄羅斯鐵路公司總裁亞庫寧的鉅額資産。2015 年,“反腐基金會”先後發佈俄防長紹伊古與總檢察長柴卡涉腐的報告和紀錄片。

  雖然“反腐基金會”發佈的這些紀錄片通常不會被俄主流媒體報道,但西方媒體的關注度卻很大。與此同時,“反腐基金會”進行此類調查的幕後因素受到關注。俄共主席久加諾夫就針對此次有關梅德韋傑夫的紀錄片説:“這一材料可能是在中情局幫助下製作的,因為只有那些水準極高的社會心理學家和文學人士才能製作出這樣的影片。”

  “反腐基金會”是納瓦利內于2011年成立的。基金會宣稱,他們通過網路等途徑募集資金,但拒絕匿名捐款,只接受公開捐款。這些資金主要用於吸引律師和專家尋找在俄國家機構中存在的腐敗行為,同時為志願者提供保障。2013年基金會共籌集資金2300萬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8盧布),2014年基金會預算資金每月為300萬盧布。基金會主要捐助者是俄羅斯國內的大公司,此前基金會一直公佈主要捐款者,但後來應捐款者要求不再公佈。

  “今日俄羅斯”網站德語版27日披露稱,“反腐基金會”得到捐贈資助,包括來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資助。NED的錢也來自美國聯邦預算,同時有來自90多個國家1000多個“民主促進組織”的捐贈。俄羅斯ipolk網站去年10月對“反腐基金會”的資金來源進行過探究,稱該基金會的活動需要大量資金支援,而美國、英國和歐盟可以向其提供資金,並通過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國家民主基金會為其提供資助。

  俄羅斯不少媒體認為,納瓦利內與美國有關係。俄國家新聞網27日稱,莫斯科特維爾法院當天判處納瓦利內15天拘留,於是美國當著全世界對俄羅斯發出警告。美國務院反應之強烈好像國務卿被逮捕一樣。美國的反應在預料之中,美國一直資助俄反對派,想讓俄羅斯出現比烏克蘭更糟的局勢。

  去年1月,英國廣播公司(BBC)播放了一部“普京的秘密財産”專題片,直接指控普京“貪腐”。“俄羅斯瞭望”網28日稱,這次納瓦利內編造出“梅德韋傑夫秘密財産”紀錄片,是BBC影片的翻版,未來還可能出現外長拉伕羅夫等高官的影片。有關梅德韋傑夫腐敗的影片有可能出自西方之手。

  中國人民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憲舉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西方對納瓦利內的支援主要在媒體輿論方面,資金方面的支援目前還沒有證據。如果被發現有資金資助,後果將會很嚴重。

  反對派為何難成氣候

  “如果説2011—2012年那個冬天的集會上,納瓦利內僅僅是眾多反對派名人之一,這次的遊行示威則奠定了他今日無可爭辯的領袖地位。5年前的那些組織者,很多人的政治巔峰已過,包括2015年被暗殺的前副總理涅姆佐夫”,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28日寫道。

  在俄羅斯,除了俄共、公正俄羅斯黨等在議會佔有席位的體制內反對派,體制外反對派大致分為新老兩個階層,前者以納瓦利內為代表,後者則多為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前官員或遭普京整飭的寡頭,其中許多人已經移民國外或退出政壇。近些年來,隨著普京聲望日高,俄反對派的勢力在減弱。2015年涅姆佐夫在紅場附近遇刺後,反對派領導人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發展乏力。

  老的反對派代表人物如卡西亞諾夫,曾在普京執政期間擔任過總理,他在俄羅斯的影響力遠不如納瓦利內。尤科斯前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2013年移居瑞士,儘管時常批評普京,他在俄國內掀不起風浪。何況,俄司法機關指控他涉嫌謀殺,對其發出了國際通緝令。

  “這兩年,反對派處於被削弱的狀態。”王憲舉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近幾年反對派動作比較大的是為涅姆佐夫舉辦追悼會,以及每年在他的祭日舉行一些示威遊行活動。除此之外,反對派沒有太多明顯動作。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馮玉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俄官方出臺各種法律法規,包括對外國非政府組織進行規範管理、修改遊行示威法等,大大削弱了體制外反對派的活動能力。這種情況也説明反對派成不了氣候。

  據王憲舉分析,俄反對派聲勢小還有一個原因是,俄羅斯“收回”克裏米亞後,整個國家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被激發起來,甚至一些反對派也支援俄羅斯對克裏米亞的行動。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對俄羅斯人而言仍是第一位的。

  的確,烏克蘭危機後,俄因西方制裁等因素陷入經濟困境,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民生問題上,同時俄政府對外展示的強硬立場使得國內空前團結,反對派的活動和言論被進一步邊緣化。

  不過,從5年前的盛大集會,到這次的大遊行,俄羅斯反對派稱得上是蟄伏數年後爆發。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專家聞一説,這次的遊行聲勢較大,涉及城市很多,參與的階層比較複雜,從目前來看,俄反對派在一個新戰略形勢下,處於重新崛起重新整合的時期。

  一個“網紅”的政治能量

  26日集會的一個現象讓分析人士頗感意外。5年前參加過“沼澤廣場”示威的“老兵”,上個月還是在莫斯科紀念涅姆佐夫的群體的主力,但這次集會讓位給了青少年。這些年輕面孔大多出生於蘇聯解體後,一些人甚至是在普京2000年掌權後出生。儘管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有人付錢誘使這些青少年參與非法集會,也有評論稱,這反映出納瓦利內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傳遞政治資訊。

  41歲的納瓦利內被認為擁有兩張“王牌”,一個是反腐,一個是社交媒體。利用民眾痛恨腐敗的心理,納瓦利內通過當“反腐鬥士”建立民望。而作為知名博主,他在社交媒體上擁有數十萬粉絲,其中絕大多數是“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學生。這些年輕人是俄羅斯第一批不看電視的“網際網路一代”。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在俄羅斯,社會輿論對政府的決策影響很大。俄電視臺、廣播電臺等主流媒體的時事談話節目每天要對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辯論式探討,親官方智庫與親西方專家在俄發展道路、經濟政策、外交戰略選擇等方面的爭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反對派在俄政壇是一個敏感話題,主流媒體平臺大體上都不會去觸碰它。

  由於生存和發展空間受限,俄反對派只能依靠網路和社交媒體。所以,儘管納瓦利內在西方名聲大振,但在俄羅斯知道他的人沒多少。他像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網路寫手,與其説是一股政治勢力的代表,不如説是網路上一個持不同政見者,一個永遠跟政府唱對臺戲的演講者,一個與主流社會政治觀點叫板的網路大咖。

  這樣一個網路大咖政治能量有多大?納瓦利內的網路知名度很高,但在26日的集會之前,沒有多少人相信或承認他可以被視作一名政治家。在網路之外的現實政治中,他是一個被忽視的存在。何況,即便此次遊行看上去聲勢浩大,很多參加遊行的青少年卻並不是納瓦利內的鐵粉,不少人只是想尋求刺激。

  有西方媒體稱,此次集會規模遠超預期,凸顯俄腐敗引起的民憤大於此前設想。但反腐更多是俄反對派的政治手段,目的在於媒體傳播,激起的漣漪難以對普京構成威脅。正如俄《觀點報》29日所稱,雖然遭到反對派不斷抹黑和經濟困難,普京的支援率居高不下,“歐美國家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

  “目前對於俄羅斯來説最緊要的問題是重振經濟,找到經濟發展的合適路徑”,俄羅斯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裏欣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腐敗現象對於俄羅斯而言一直都是嚴峻挑戰,但俄政府已在著手打擊腐敗,近年來多名部長級的高官落馬就是例證。

  也許最值得留意的是網路時代政治生態的變化。全俄數十座城鎮在同一時間爆發示威,證實網路中隱藏著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儘管俄政府和社會主流認為其中的反政府力量不應被誇大。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