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外媒關注特朗普對華政策 美智庫專家給總統送上建言書

2017年02月09日 09:27:2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不到20天,已經頒布了30多項行政命令,一道“限穆令”一夜之間把7個國家劃入敵對陣營,也鬧得美國國內雞犬不寧,為了“美國優先”,他跟歐盟、日本、澳大利亞這些盟友“錙銖必較”,被外界視作“闖進瓷器店的公牛”。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上任前對中國種種示強的特朗普,至今“尚未撲向中國”。而他的國務卿和防長,最近提到中國時“調門明顯在下降”。不過輿論依然擔心,特朗普下一個法令或許就是宣佈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中美可能由此陷入貿易戰或真正的戰爭”。

  美國智庫的中國問題專家搶在靴子落地前為特朗普送上72頁“對華政策建議書”,美媒也紛紛警告總統“對抗中國前應該三思”、“欺負中國並不容易”。“特朗普肯定會慎重考慮對華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説,他上任後中美關係的暫時平靜,可能主要因為美國法院對“限穆令”一再拆臺令其自顧不暇,“與中國鬥還是要鬥,但怎麼鬥才不吃虧,不被別人看笑話,這也許是特朗普和他的班子正在琢磨的事。”

  “特朗普就任兩周以來,中美關係的互動進展緩慢卻很平靜。”日本《外交學者》網站7日稱,特別是考慮到特朗普當選後史無前例地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話,在推特上不斷攻擊中國貿易,聲稱考慮修改一個中國政策,任命納瓦羅等對華鷹派擔任要職等,外界或許認為,他是想突破“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的底線”。但最新跡象顯示,特朗普對華政策有所克制,甚至發出調和信號,“比如,他的防長馬蒂斯有關在南海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的説法,明顯是從國務卿蒂勒森強硬的南海言論上往回收。”

  實際上,蒂勒森的對華調子也有後退跡象。上月他在國會提名聽證會上曾宣稱“應禁止中方進入南海人造島礁”,而他後來提交的書面回答卻是:美國尋求處理南海爭端的和平方案,在各方重疊的南海主權宣示上不採取立場,但仍強調“南海若有緊急狀況,美國及盟友須有能力限制中方進入人造島。”

  這段書面回答被認為語氣明顯放緩,有華盛頓智庫匿名學者表示,蒂勒森此前的口頭表態畫下“美方不可能執行的紅線”,商界出身的蒂勒森恐怕還不了解外交語言的精準要求和廣泛影響。

  特朗普上任後已與多國領導人進行了電話交談,但卻“漏掉了”中國,這也引起多家媒體的關注。對此,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8日對美媒表示,“從特朗普的視角來看,他必須要理順各項政策,而且這些政策之間有時會存在矛盾,然後他才能跟中國領導人進行條理清晰的談話。”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認為,遲遲沒有通話“並不意味著中國不在特朗普的雷達螢幕上”。翁明賢説,因為美中關係領域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貨幣、貿易赤字、網路安全等,“在應對跟中國相關的某一個問題時,總會連帶出其他許多複雜的問題。”胡逸山説:“中國是另一個超級大國,我覺得,即使是特朗普,他在進行這類交談時也需要做一些預先準備。”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時殷弘對美媒説,跟特朗普與其他國家領導人打交道時一樣,他似乎是想顯示自己的“強悍”。《外交學者》網站分析説,特朗普不是對中國不感興趣或者不關注,而是有意表明,他入主白宮後“不會很快向中國拋出橄欖枝”。“當然,如果雙方正在為兩國領導人通話做準備,無疑被中國春節耽誤了。”

  【環球時報駐日本、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黃文煒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 柳玉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