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充當西方世界的政治小學生
面對西方的政治壓力和頻頻發起的“民主攻勢”,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不甘示弱,一方面在外交場合積極對話,一方面內部採取措施、主動應對西方民主“教師爺”的攻擊。俄羅斯專家認為,30年來俄羅斯之所以不斷遭遇災難和打擊,西方所謂的戰略謀士以及民主化和市場化“教師爺”們難辭其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戰略家一方面有意識地向前蘇聯等國家輸出“軟弱的自由民主思潮”,另一方面卻為自己保留了極端排外和富有進攻性的“保守主義”思想。
普京曾講過,在當今世界,“民主”這個詞具有雙重標準:對美國人有利的一切都是“民主”,對美國人不利的一切都是“獨裁”。痛定思痛的俄羅斯不再充當西方世界的小學生,開始批評西方大國在民主問題上推行“雙重標準”。俄羅斯政治精英們終於意識到,即使俄羅斯繼續對西方笑臉相迎、妥協退讓,西方大國也不會讓俄羅斯再一次站起來,而是希望俄羅斯永遠匍匐在西方腳下,進一步衰弱下去,瓦解成更小的碎片。
曾夢想一步邁入西方式民主天堂的俄羅斯,在短暫的“自由民主之夢”後驀然驚醒。在付出了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等沉重“學費”後,俄羅斯並未實現大多數人的民主,得到的卻是“財閥當政和寡頭式的自由”。對此,普京曾痛苦地回憶道,蘇聯解體後90年代初期,西方大國認為俄羅斯也很快不復存在。因此,西方陣營將俄羅斯視為一個失敗的國家,根本配不上西方的平等相待和尊重。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