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俄羅斯、德國特約記者 汪嘉波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柳玉鵬 甄翔】在眾多惋惜者中,俄羅斯總統普京顯然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它的一句經典話語廣為傳播:“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今年9月,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見新一屆國家杜馬各黨派領導人時再次談到這個問題,他説:“蘇聯是完全可以避免解體的,但蘇聯共産黨推動了毀滅性的想法,解體了這個國家。”普京還表示,當時本可以採取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民主程度,“西方害怕蘇聯的復活,但我們並沒有這一計劃”。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歷了一段艱難歲月,普京上臺後情況才得以扭轉。但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長期受到西方制裁,民眾生活水準又受到一定影響。衛星通訊社“衛星 觀點”今年8月進行的民調顯示,11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有9個國家的大多數35歲以上居民認為,蘇聯解體前的生活好于解體之後。經歷過蘇聯時期的64%俄羅斯受訪者認為蘇聯時期生活品質更高,烏克蘭有60%的受訪者同意這一觀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相應比例最高,分別為71%和69%。那些對前蘇聯生活沒有印象年輕居民則大多認為,蘇聯解體後生活變好了。
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日前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臺24頻道採訪時表示,蘇聯解體是歷史的必然。強大的蘇聯贏得了戰爭,但最終卻因國內經濟體系失衡而在國際經濟競爭中慘遭失敗。“過去的事情終歸已成往事,沒有人能夠改變歷史。”納扎爾巴耶夫還表示,俄羅斯是一個“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國家”,“依然擁有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能力”。他認為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正在“迫使俄羅斯實現自我的突破”。
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稱,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上月在俄地區媒體代表記者會上表示,蘇聯解體是由於國家缺乏生活必需品。“蘇聯解體的原因是什麼?不是由於其他原因,而是連洗衣粉都不夠。我看到婦女們排長隊購買洗衣粉。看現在,我們物資供應充足。我們糾正了蘇聯時期的錯誤,給人們提供了足夠的生活必需品。只有這樣才會得到民眾的支援。”
雖然懷念蘇聯時期的大國地位和某些制度,但大多數俄羅斯人並非想“回到蘇聯”。普京有一句話被很多人認同:“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就是沒有良心;試圖恢復過去的蘇聯,就是沒有頭腦。”列瓦達中心的調查也顯示,雖然多數人為蘇聯解體惋惜,但只有12%的受訪者支援恢復蘇聯。“不會有蘇聯2.0”,德國《曼海姆晨報》稱,俄羅斯仍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留戀過去的成就。但一個“蘇聯2.0”在今天不會發生。隨著蘇聯的解體,共産主義意識形態在那裏已土崩瓦解。蘇聯式的國家已經不再適合俄羅斯。俄羅斯現在需要強大,生活更加美好,但不是回到蘇聯。
“這幾年接觸了一些上年紀的俄羅斯人,他們有的還很懷念蘇聯時期,但他們也強調現在與蘇聯時期有很大差異,如政治監控放開,言論自由,即使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也可以發表不同觀點。而中青年人顯然對當前的現實社會比較認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聞一對《環球時報》記者説,25年雖然只是歷史一瞬,但對一個國家來説已經不短,俄羅斯在過去25年內發生了深刻變化。應該講,俄羅斯既擺脫又保持了蘇聯時期的一些烙印。在擺脫蘇聯時期的政治體制、發展模式和意識形態後,俄羅斯一開始出現很多問題,但普京掌權後,強國意識逐漸復蘇。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