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幾乎沒怎麼公開露面就以大比分贏得了選戰。他的對手麥戈文在民主黨的黨內初選中涉險過關。共和黨稱麥戈文為左派,並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托馬斯 裏根患有抑鬱症。
1980年裏根先是打敗老布希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後又戰勝時任總統卡特,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在那年的選舉中還出現了第三位競爭者——獨立候選人約翰 安德森。
報道稱,裏根不僅是共和黨成績最好的候選人,更是美國大選歷史上勝幅最大的總統候選人。他在1984年競選連任時創造了這一佳績。對手蒙代爾僅在哥倫比亞特區和明尼蘇達州獲得勝利。
1988年老布希終於借著裏根的人氣如願成為美國總統。實際上是他的對手、時任馬薩諸塞州州長杜卡基斯自己斷送了前程。當時該州監獄有一名死刑犯越獄,杜卡基斯就此發表觀點時表示自己反對死刑,哪怕妻子被殺害或被強姦。
報道稱,美國大選實行選舉人團制度。該制度規定每個州的選舉人數同該州在國會兩院中的議員總數相等。選舉人票總共有538票,總統候選人必須獲得270票才能獲勝。(編譯/劉麗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