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毒梟糯康5月10日由寮國依法移交中方,13名中國船員去年10月在湄公河被槍殺的案件似乎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不過,當《環球時報》記者不久前深入糯康曾經盤踞的緬甸、寮國、泰國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時,當地人士告訴記者,糯康落網並不意味著湄公河從此安全了,因為當地種植和販運毒品土壤仍然存在,而冰毒等新型毒品的大規模出現也使當地反毒形勢越來越複雜。糯康之類的毒販在當地的橫行,以及貧窮山民用種植罌粟來換取生活費用的場面,讓記者看到毒品為何屢禁不絕的另外一面。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糯康的迅速落網顯然對其他毒梟是一個嚴厲的警告,特別是中、老、緬、泰四國的合作執法,明確警示犯罪團夥:效倣糯康是自取滅亡。
糯康老巢沒報道被捕新聞
糯康,這名在湄公河沿岸“金三角”地區崛起的緬甸販毒團夥頭目,近半年來一直是該地區最令人側目的名字,但在去年湄公河慘案前,湄公河沿岸各國媒體很少提及這個名字。泰國清盛是距離“金三角”最近的泰國港口,站在河岸,可以清晰地看到湄公河在此怎樣將緬甸、寮國和泰國相連。清盛縣水上警察局局長他寧瓦中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實際上,無論從擁有的武裝力量,還是販賣毒品的數量來看,糯康在“金三角”地區並不算最厲害的。糯康原來是國際毒梟坤沙部下,坤沙向緬政府投降後,糯康逐步收編坤沙殘余人員,逐步形成100余人的武裝暴力犯罪勢力,盤踞在湄公河流域。
雖然談不上是國際級毒梟,但在緬甸大其力一帶,糯康可謂名聲顯赫,其整個成長、發跡和滅亡過程有著典型的“金三角特色”。“大其力”在緬語的意思是“種滿鐵樹的碼頭”,這裡也是撣邦經濟最發達的城鎮。撣邦位於緬甸東部,約佔全緬總面積的1/4,是緬甸14個省、邦中最大的一個。但當《環球時報》記者進入大其力,發現這裡和中國最普通的農村小城市差不多,最高的是三四層小樓,一個擁擠的邊境市場上擺滿各種來自中國的商品。身邊不斷有小孩跑來跑去兜售性藥,街邊有人招徠遊客去看色情表演。最顯眼的是街道旁邊豎立的巨幅“打擊毒品”的宣傳牌,但多數人似乎對此並不關心,都是匆匆而過。
在大其力,酒店播放的都是泰國的電視臺節目,手機都使用泰國號碼,泰銖和美元共同流通。據稱糯康被抓後,大其力當地媒體並沒有對此報道,不過當地人大多通過泰國電視臺的報道知道這一消息。當記者問起當地人是否知道糯康時,反應卻很平淡。有人稱,當地許多人都認識糯康,他在這片地區有好幾個家,有些甚至是公開的,其中一個家就在大其力郊區的紅累鎮上。
位於大其力北部的紅累鎮據稱是糯康的老家,這裡也是糯康一直盤踞的地盤,在當地糯康的口碑不錯。當然,糯康在當地並非以大毒梟面目出現。他的公開身份是紅累鎮民兵團的團長。所謂民兵團,也就是當地的民族武裝組織。在撣邦,目前政府軍主要控制著54個城鎮和部分道路,而村莊、山區仍然處於民兵團的控制之下。泰國禁毒委員會第五區辦公室主任威猜曾經在緬甸工作多年,負責泰緬兩國合作禁毒事務。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緬甸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緬甸政府的控制力局限在城鎮。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相繼與緬政府達成了和平協議,但其割據一方的情況並無改變,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種植罌粟、生産毒品,以毒養軍、以軍護毒成為這些民族武裝沿襲幾十年的傳統。威猜説,只要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問題不解決,毒品就不可能在“金三角”絕跡,因為這些民族武裝必須依靠販毒收入購買武器,與政府進行對抗。
當地知情人稱,糯康能夠在當地橫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與當地政府官員的關係“還算不錯”。在坤沙向緬甸政府投降後,糯康逐漸拉起坤沙的舊部,以大其力為據點擴張勢力,大其力也就成為泰緬邊境上的毒品重鎮。直到2006年,緬甸政府迫於泰國方面的壓力,對糯康集團發動了清剿。糯康把據點轉移到了距此100多公里外的湄公河畔一個叫孟喜灘的地方,除了繼續販毒外,開始幹起敲詐勒索過往商船的勾當。孟喜灘一帶山林密布,周圍沒有像樣的城鎮,緬甸聯邦政府的管理鞭長莫及。在這裡,糯康用販毒和打劫來的錢收買當地官員,還時不時出點錢幫助修路和修寺廟。一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毒品和武裝,沒有地方政府的默許不可能成氣候,只不過,有時做得過分了政府會出來打擊一下,做做樣子。”正因為有地方政府的庇護和一些民眾的掩護,糯康一直沒有落入各國政府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