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踏上南極土地。據悉,伊萬諾夫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開闢俄羅斯通往南極的航空運輸通道狀況。這也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俄《生意人報》稱,近年來,俄羅斯開始對南極加緊進行考察和勘探工作,這讓西方國家感到不安。
據俄《觀點報》報道,以伊萬諾夫為首的俄政府官員代表團乘坐伊爾-76型運輸機在經過6個小時的飛行後於11日飛抵俄羅斯“新拉扎列夫斯卡婭”南極科學考察站。同行人員有俄羅斯交通部長伊戈爾?列維京和自然資源部部長尤裏?特魯特涅夫等高官。他們都是第一次踏上南極洲的土地。
在南極洲期間,伊萬諾夫將同專家們討論俄羅斯在南極洲航空運輸的現狀和前景,還將審議在俄羅斯“新拉扎列夫斯卡婭”科考站起降跑道的前景,並視察周圍環境。據報道,伊萬諾夫專門檢查了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南極條件下的工作情況,不久前伊萬諾夫曾對這一系統的性能問題提出過批評。第一副總理秘書處透露,此次伊爾-76型運輸機的降落是根據這一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的數據完成的,結果表明一切正常,對此伊萬諾夫感到非常高興。
路透社報道認為,伊萬諾夫此行必將讓新一輪的南極爭奪戰升溫。早在1908年,英國政府就第一個提出對南極洲擁有主權。隨後,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也紛紛提出對南極的主權要求。而美國和蘇聯也再三表示保留對南極提出領土要求的權利。經過數次磋商,1959年12月,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挪威、阿根廷、智利、日本等12國簽訂《南極條約》宣佈暫時“凍結”相關國家對南極的領土要求並禁止提出新的領土要求。1991年,相關國家簽訂《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決定全面禁止南極的礦産資源開發活動50年,使南極爭奪在表面上暫時趨於平靜。
到2009年,《南極條約》中規定的50年“凍結”限期將滿,各國再一次將此議題擺上臺面。此外,該條約中僅規定“暫時凍結”各國對領土主權要求,卻沒有就諸如極地大陸架、海域劃分等予以界定。英國在2007年10月中旬違反《南極條約》,公開聲稱對南極半島附近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擁有主權,引起南極周圍國家的一致反對。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于2007年派出第53次南極科考隊,聲明“反對任何以單方面領土要求為基礎瓜分南極的做法”。西方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的科考活動也是看上了南極的資源。據統計,南極地區已發現的礦産達220多種,其中煤、鐵和石油儲備均為世界第一。▲
|